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2月13日 星期日

    一部画传展示医学大家风范

    胡雅洁 《 光明日报 》( 2011年02月13日   05 版)

        正值刘士豪教授诞辰110周年,由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刘士豪画传》,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对这位中国转化医学的鼻祖、内分泌学奠基人的一生贡献,做了全面梳理与缅怀。

        刘士豪1900年生于湖北武昌,25岁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并以总成绩第一名获最高荣誉“文海奖”。同年进入协和医院工作直至1978年去世。

        画传通过珍贵的图片资料,记录了刘士豪教授在我国内分泌学所做的杰出成就——上世纪30年代在协和医院建立了世界一流的代谢实验室和代谢病房;1942年,他和朱宪彝教授在《科学》杂志著文提出“肾性骨营养不良”,这是第一个由中国人命名的疾病名称;上世纪50年代在国内率先创建了各种内分泌激素测定及功能检测方法;1958年开始创建中国第一个内分泌学科“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

        通过画传,我们能深切感受到老人对科研与临床并重思想的坚守。这一思想如今已成为新兴的“转化医学”的核心思想。早在1957年,他写作的《生物化学和临床医学的关系》一书,就对生物化学与临床医学的联系进行深入研究和精辟阐述。他曾表示,“生物化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发展极为迅速,领域日益广阔;现代临床医学发展虽较慢,但历史较长,从事研究者较多,故领域更属辽阔;如欲作二者全面的、深入的而又系统的联系,是极为繁重艰巨的工作,必需发动多数人和多方面的力量才能完成。”这一思想对当时直至当代的医学工作者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2010年9月协和转化医学中心正式成立,刘士豪教授筚路蓝缕功不可没。

        《刘士豪画传》 北京协和医院编著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