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2月11日 星期五

    有效快速治病 精打细算省钱

    ——记广东省南方医院肾内科主任侯凡凡院士

    《 光明日报 》( 2011年02月11日   03 版)

        采访中国科学院女院士侯凡凡,这位年届六旬的医学博士,最让记者印象深刻的是,她时刻为病人病情着想,力求有效快速地治愈病人,而且钱花得越少越好。侯凡凡现任广东省肾脏病研究所所长,南方医科大学内科学系教授,南方医院肾内科主任,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两项,解放军总后勤部“科技金星”和广东省“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6万元治疗费——击碎病人家庭生存希望,坚定院士治病信念

        慢性肾病被称为花钱最多的疾病,侯凡凡说:“有时几万块钱的治疗费用,就能扑灭一个病人以及他家庭的生存希望。”

        几年前,一对中年夫妻去找侯凡凡看病,检查结果显示丈夫的病情已经到了尿毒症的阶段。患者问:“透析要多少钱?”侯凡凡如实回答:“一年大概六七万。”听到这里,夫妻俩抱头痛哭。“那天我难过得吃不下饭。在中国,有90%的尿毒症患者都得不到透析治疗。这么多人在绝望中等待生命的完结,揪心啊!”侯凡凡说道。

        从那时起,侯凡凡就想通过临床研究,为改变这一现状作出努力。在临床中,根据既往教科书所述,对于血清肌酐水平大于3.0mg/dl的晚期慢性肾脏病患者,RASI类药物是禁用的。但侯凡凡和她的团队在研究中发现,这类药可能将病情发展至尿毒症的时间延缓3到5年。“那个病人求我,说他要是透析,这个家就塌了,他说只需要拖到他女儿考上大学,他死了都行。他说只需3年的时间啊!”侯凡凡回忆道。

        确定课题之后,侯凡凡带领其研究团队,耗时5年多,进行了400多例的随机双盲试验。在科研中,病人接受了无微不至的临床观察和定期检测,他们甚至可以随时拿起电话与这些医生交流。医生们为的是让病人随时找到自己,以保证在病人感到不舒服时,能及时就诊,保证不擅自用药影响试验结果。

        18年零投诉——为病人带去最经济的治疗方案,令科室变成“最穷”

        对病人的贴心,换来的是病人的信任。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中国,侯凡凡的科室连续18年都是零投诉!

        在侯凡凡带领下,医院里盛传“肾内科穷、最不挣钱。”原来,侯凡凡要求医生尽量少为病人用药,为病人省钱。她说:“能用一种药,决不用两种;能用便宜的,决不用贵的。”经过病人的口口相传,许多全国各地的患者都慕名而来,有些甚至来自东北和青海。他们来看过一次之后,定了方案,还要再来这里复诊。

        有一次,遇到一个肾穿造影剂过敏的病人,突然休克,心跳呼吸全停,呕吐物从口中涌出。紧急中,侯凡凡俯身用嘴将病人的呕吐物吸出来。相比起对待病人的温暖,侯凡凡对待自己近乎有点苛刻——她经常拿自己“做实验”。早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做研究时,侯凡凡就经常抽自己的血做实验,有时一抽就是两三百毫升,总量达近5000毫升。

        再早的1988年,侯凡凡做肾脏多巴胺生成水平测定。因为肾脏多巴胺生成受饮食中摄盐量的影响,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她动员十几个亲戚朋友和要好的同事参与,到自己家里吃饭。三四天中,大家的食谱和吃盐量保持在同一水平,侯妈妈做厨师。试验之前之后每个人都要抽血四五次,并且留尿。把这些作为正常人的标本,再对照病人的,她得出结论:多巴胺是肾脏的一个激素,可以调节水盐的平衡。这一提法比国外足足早了好几年。

        侯凡凡的老师张训教授介绍说,侯凡凡常工作、生活都在办公室——在她办公室的长沙发上,毯子就卷放在一角,“累了的时候她也能休息休息,虽然她家就在5分钟的路程之内。”(本报记者 吴春燕 本报通讯员 黄治才 谭琳玲)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