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2月11日 星期五

    北方人工增雪 旱情尚难解除

    《 光明日报 》( 2011年02月11日   03 版)

        北京终于迎来去冬今春首场全市范围的降雪。2月9日晚10时,昌平最先飘起了雪花,随后,延庆、朝阳等区县陆续迎来了今冬第一场雪。2月10日,各媒体对此作了报道。这是北京自1951年以来最晚的一场初雪,自入冬以来,北京市区已经连续百余天没有有效降水,创下60年来冬季降雪最晚记录。气象专家说,这次人工增雪所带来的降雪,降低了城市火险等级,有利于部分冬麦区土壤增墒,但不能对旱情起到完全缓和作用。

        跨区域人工增雪成效显著

        久违的雪花在北京飘落10余小时,道路变得泥泞,但人们的心情却格外舒畅。108天无降水的北京,天干物燥。据观测,这场降雪北京石景山、昌平、怀柔、顺义一带较强,达到了中雪级别,其他地区普降小雪。

        9日夜间到10日白天,由于冷空气来临,北京上空出现被气象部门称为“入冬以来最佳降雪条件”的天气过程。“对于干旱少雨的京城,任何一次可能降水的天气过程,人工影响天气部门都不会放过。”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主任张蔷说,“从9日夜间到10日凌晨6时,我们在密云、门头沟、延庆、海淀、平谷、昌平、石景山、房山以及怀柔9个区县选择了33个高山地基作业点,进行了127轮次人工增雪作业。”气象部门此次选择的作业点主要集中在山区,目的是尽可能降低森林火险等级、缓解土地旱情。

        不仅在北京,在华北、黄淮等地受冷空气影响的旱区,气象部门抓住有利天气条件,组织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等地采取跨区域联合作业。截至10日12时,“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信息统计:共实施飞机人工增雨作业12架次,飞机累计作业飞行面积达14.99万平方公里。实施地面人工增雨作业787次,发射增雨炮弹6448发、火箭2197枚、燃烧烟条1875根。作业影响区普降小雨雪,部分地区达到中到大雪。据气象资料统计,气象干旱区的京津、河北、山西、陕西中南部、山东南部、河南、苏皖中北部等地出现1至4毫米降雪,其中山西北部和南部、河南大部、苏皖中北部部分地区降水量有5至10毫米,安徽北部和西部、河南南部局地有11至23毫米。河北省石家庄、保定降水量最大,其中唐县降水量为5.2毫米、积雪深度4厘米,省会石家庄降水量4.1毫米,积雪深度3厘米。 

        气候专家解析干旱成因

        2010年10月以来,我国华北、黄淮、江淮北部降水量普遍在50毫米以下,其中山东大部、河北南部、河南北部不足10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华北中南部和黄淮、江淮大部降水量偏少5至9成。河北、山西、山东、河南、江苏和安徽6省区域平均降水量仅44.2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53.2%,为1971年以来最少,仅次于1970年(35.3毫米)。

        降水量显著偏少,连续无有效降水时间长,致使黄淮、华北气象旱情迅速发展。目前,华北东部和南部、黄淮等地存在中度以上气象干旱,河南大部、山东大部、苏皖北部达重旱或特旱等级。

        气候专家解析干旱成因主要是:北方入侵我国的冷空气活动频繁。从2010年12月下旬开始,强冷空气大举南下,使我国入冬以来的平均气温较常年低了1℃至2℃。有些地区甚至更低。元旦前后我国的平均气温是30年来最低的。

        与此同时,输送至我国北方的水汽异常偏弱。根据监测,目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弱,一方面无法阻挡冷空气南下,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引导西北太平洋水汽向我国输送。我国东部地区从北到南均为西北或偏西气流,暖湿气流很弱。“只有冷空气,没有暖湿气流,缺少冷暖空气的交汇,不会形成雨雪天气。”气候专家说,这种气候条件导致我国华北等地今冬十分寒冷,却没有雨雪降落。专家认为,出现这种天气条件与正在形成的拉尼娜现象有直接关联。

        降水量较小难以完全缓解旱情

        虽然2月10日白天我国华北、黄淮等地出现明显的雨雪天气,但是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军表示,本次旱区降水量普遍在1-3毫米左右,局部地区达5-8毫米,从气象角度看,降水量低于10毫米的降水过程难以完全缓解旱情。到10日下午,降雪基本结束。此次降雪以降水量2.5毫米为主,以小雪为主,局部地区有中到大雪。根据中央气象台的监测,未来一周虽然有一些有利降水的因素,但仍难以形成较大规模的有效降水。

        气象专家提醒,此次降水有效降低了城市火险等级,有利于山西、河南、山东南部、安徽北部和江苏北部冬麦区的土壤增墒,对缓解上述大部地区旱情起到一定作用。但由于目前我国黄淮、华北部分地区干旱较为严重,气象干旱等级已达到重旱或特旱,旱区土壤干层厚度较大,此次降水过程不能对旱情起到完全缓和作用。各地应及时采取有力措施进行保墒、防冻,确保冬小麦后期安全越冬。

        2月9日中午,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主持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强化旱情的监测会商、预报预警,继续做好抗旱保丰收气象服务工作。郑国光要求:各相关气象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密切关注当前旱情、灾情发生发展态势,增强做好抗旱保丰收气象服务的敏感性、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强化旱情的监测会商预报预警。开展滚动监测、加密监测、移动监测,特别是加强深层土壤墒情的监测,强化资料共享,确保信息畅通。加强滚动会商,必要时组织外部门专家专题会商,进一步提高预报工作的针对性。着重做好长中短期天气预报和春季各月气候预测,特别要在做好旱区降水预报的同时,密切关注气温以及森林防火等的预报预测工作。全力以赴做好人工增雨(雪)作业的各项准备工作。加强作业条件预报会商分析,强化区域协作和联动指导,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开展跨区域飞机与地面立体化人工增雨(雪)作业。 

        气象专家提醒说,此次降雪对正在进行的春运会有一定影响,特别是一些地区先降雨后降雪,在气温较低情况下,会形成道路结冰,交管部门应及时采取措施,减少冰雪对道路交通带来的不利影响。(本报记者 林英)

    链接

    人工增雨

        人工增雨,是采用人为的办法对一个地区上空可能下雨或者正在下雨的云层施加影响,开发云中潜在的降水资源,使降水量增加。但这并不是说人工增雨透支了今后的降雨,人工增雨不过是把原先无法形成降水的水蒸气变成降雨。

        首先让我们看看云的降水机制。云是空气垂直运动的结果,随着空气的上升,地面的水汽也被夹带着一起上升,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水汽蒸发掉,一部分则升入云中,会冷却凝结,成为云中水汽的一部分。高空的云是否下雨,不仅仅取决于云中水汽的含量,同时还取决于云中供水汽凝结的凝结核多少。即使云中水汽含量特别大,若没有或仅有少量的凝结核,水汽是不会充分凝结的,也不能充分地下降。基于这一点,人们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即根据云的情况(性质、高度、厚度、浓度、范围等),分别向云体播撒致冷剂(如干冰、丙烷等)、结晶剂(如碘化银、碘化铅、间苯三酚、四聚乙醛、硫化亚铁等)、吸湿剂(食盐、尿素、氯化钙)和水雾等,以改变云滴的大小,分布和性质,加速其生长,达到降水之目的。

        高空的云有暖型云(云内温度在0℃以上)和冷型云(云内温度在0℃以下)。对冷型云的人工增雨,常常是播撒致冷剂和结晶剂,增加云中冰晶浓度,以弥补云中凝结核的不足,达到降雨的目的;对暖型云的人工增雨,则通常是向云中播撒吸湿剂和水雾,加强云中碰并,促使云滴增大。

        人工增雨最理想的天气是:作业区上空有水汽含量较丰富的积状云,且云层较厚,云顶高度在6100-12200米之间,地面有小于10公里/小时的微风。人工增雨的方法多种多样,有高射炮、火箭、气球播撒催化剂法,有飞机播撒催化剂法,还有地面烧烟法。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