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2月10日 星期四

    温暖的冬天 舒心的家

    ——重庆市南岸区干群“面对面、心贴心”

    《 光明日报 》( 2011年02月10日   10 版)

        王永娅老人的这个冬天,比往年过得舒心多了——“干净了,不臭了,人就舒服了。”

        老人住在重庆市南岸区南坪正街75号。由于相邻的楼栋私建厕所,导致75号楼污水横流,臭气熏天。老人和邻居曾经多次前往交涉,但对方置之不理。2010年初,重庆市委要求各级干部开展密切联系群众的“三项活动”,南岸区委、区政府迅速启动了以“进百姓门、听百姓声、解百姓难、结百姓亲”为主要内容的“四百为民”实践活动。区委书记夏泽良在接访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马上责成相关部门现场勘查,将污水接入了统一的排污管网。

        “三项制度”是重庆市委联系和服务群众、密切干群关系的实践创新。市委要求:基层党组织书记每周至少接待一次群众来访;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每年至少两次进家入户走访群众;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必须定期、限时予以办理、反馈。“‘面对面’倾听群众的诉求是必要的,但‘心贴心’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才是最重要的。”夏泽良说。

        在“三项活动”中,南岸区委、区政府要求各级干部“从小事做起”,“小题大做,虚功实做”,先后建立了“教师家教进村居服务队”、“医疗专家巡回诊疗队”、“雷锋式警队”三支特色队伍。在每个居民片区,由教师、医生、民警共同组成20人左右的流动服务队,不仅常年为居民提供服务,还确保关键时刻能“随叫随到”。长生桥镇的蒋登贵老人因中风后遗症和糖尿病而瘫痪在床,服务队的医生指导他合理用药,效果比以前更好了,每月还节药了200元药费。泉山村村民徐代英深夜突患急病,结对干部接到电话后立即将其送往医院,终于使其转危为安。一年来,流动服务队员不仅天天与各片区居民“面对面”,还直接为1万余人提供了更便捷的服务。

        对群众集中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南岸区委还通过党委常委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和“结穷亲”,建立起特事特办、特事快办的“绿色通道”。杜茂琼一家5口都是重庆造船厂职工,过去10余年间,杜家遭遇了多次变故:杜茂琼的丈夫患鼻咽癌病逝,她的3个子女又因企业破产先后下岗。南岸区区长刘宝亚在走访时看到杜家住房极为困难,当即要求全区所有的街镇对类似杜茂琼这样的特困群体给予特殊扶持,按照“情、理、法”兼顾的原则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在刘宝亚协调下,相关部门按照标准为杜茂琼一次性缴纳了4.5万元的医疗保险,还为她们家提供了一套61平方米的安置房。(本报记者 张国圣 通讯员 傅 荣)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