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2月10日 星期四

    假日正是读书时

    胡 坚 《 光明日报 》( 2011年02月10日   09 版)

    编者按

        春节前本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倡导在省亲会友之余可选择“读书过节”的方式,并开展了“读者春节荐书”活动。这一倡仪得到了读者的热情响应,许多个人、夫妇、祖孙、同事纷纷把看好的图书推荐出来给更多读者。今天我们开辟“春节读书记”栏目,选登部分读者春节读书的体会文章,与大家共赏共勉,共同回味“书香春节”。

        是否读书,体现一个人的上进心;是否坚持读书,体现一个人的精神毅力;能否惜时如金地读书,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在现代社会,资讯越是发达,人们往往越觉得知识贫乏;发展越是迅速,人们往往越感到“本领恐慌”。因此,不但要读书,更要善于读书,善于挤出时间及时读书,做到越是工作忙碌,越要见缝插针;越是节假日,越要读书学习。

        经常听到人们说,“过节越来越没味了”。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人们对过节的物质要求渐渐淡化,而对精神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对文化内涵、文化氛围的要求越来越高。读书学习无疑是填补这个空缺的一剂良方和必然趋势。

        节假日是休息的时间,读书也是一种休息,是更高层次的休息。生活中人们经常只顾得匆忙赶路,却忘记了欣赏沿途的风景;往往只顾得不断行进,却忘了“充电”加油。节假日里,在拜年纳客之余,亮一盏灯,沏一壶茶,一家人随心而读,在阅读中交流、怡情、博彩,实乃最佳休息方式。

        节假日是回家的日子,读书也是一种回归,是精神的回归。在回家探亲访友之余,翻阅着飘香的书籍,感受深层次阅读带来的心灵滋养和精神升华,让自己的灵魂洗涤于古圣先贤的教诲,开茅塞、得新知、养性灵,让精神世界尽情的“飞一会儿”,身心倍加愉悦。

        节假日是团聚的时光,读书也是一种团聚,是与古今中外思想大师的相聚。打开书房,与古今圣贤之人相遇,恰似故友重逢、开怀畅饮。读《史记》,若与司马迁对饮烈性茅台;读唐诗宋词,恰与李杜豪饮绍兴老酒;读经典理论,似与众才人细品陈年佳酿,实在意味深长。

        一项调查显示,七成多的党政干部有强烈的读书愿望,但由于平时工作忙、应酬多等原因,往往读书时间不能得到保证。没有电话的催扰、没有检查的压力,应该说节假日是领导干部读书学习的最佳时节。

        节假日里,不能把大好的长假时间浪费在餐桌上,而要沁润在书店里;不能消耗在迎来送往中,而要分享在学习交流中;更不能磋砣在麻将牌桌上,而要分配在勤思上进中。

        少些酒气,多些书香。俗话说,藏金藏银不如藏书,花香酒香不如书香。一个人的兴趣空间和时间安排是有一定排他性的,如果不用高雅兴趣去占领,低级趣味便会乘虚而入,喝酒的时间多了,读书的时间就会变少;酒气味重了,书香味就会变淡。正如一位领导同志精辟指出的那样:“有些干部中饭要吃三顿,端个酒杯到处敬酒;晚上要吃三顿,也端着酒杯到处敬酒,这哪有时间看书?”将宝贵的时间虚掷在觥筹交错中,难免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最终被信息时代的大潮所淘汰。要利用节假日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尽可能减少些应酬,挤出些时间,静下心,多“补氧”,以崭新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挑战。

        少些游玩,多些阅读。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总结出“三上”读书法(马上、枕上、厕上),将一切可以利用的零碎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其治学精神着实值得今人学习。现代社会的一大特征就是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平时工作“5+2”、“白加黑”,确实辛苦,很多人于是选择在节假日等业余时间休闲旅游。但是游玩只是暂时让身体放松,却没有让心灵真正解冻。亦应在热闹的节假日选择寂静的书房,放弃观山看海而选择在书山学海中尽情畅游,舍弃吃喝拉扯的俗套而选择静思与阅读,从而在有序的读书和有节奏的家庭生活中感受温馨与乐趣。

        少些送礼,多些赠书。礼尚往来是中国人的传统特色。逢年过节人们总少不了用礼品来传递亲朋好友之间的感情。但也越来越有人烦恼,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礼品越难选了。最近,一位网友在微薄上写了这样一句话:“今年过节不送礼,送礼就送电纸书。”这与电视上其他庸俗送礼广告形成了鲜明对比。过节送书,送的不仅是礼品,也是知识,更是一种时尚和尊重。

        前苏联著名的昆虫学家柳比歇夫提出了“时间管理”的理念,倡导根据每个时间段的特点合理安排读书学习。节假日读书在时间上相对宽松,选题也相对自由,适宜精读和广读。

        可以读点哲学,学学辩证法,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想得更深;可以读点经济,提高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读点历史,以史为鉴,滋养智慧;可以读点文学,远离低俗、追求高尚;也可以读点“闲书”,敢于“把手伸到别人口袋里翻找东西吃”,摄取各种不同的精神营养,并加深领会灵活运用,开阔眼界、丰富思维。

        节假日学习还有一大好处,不必拘泥内容和目的,便于发散思维,也容易产生灵感。因此,也要善于舞动笔墨,把那些最精彩、最有启发的“宝贝”记录下来,边读边记边思考,在各种思想和信息的撞击中,产生新的思想火花,激发新的创造性思维,形成新的思想见解。在我的身边就有这样一位老同志,每到节假日,他总要多读几本书,多写几篇心得体会,正是利用这些时间,2010年这位老同志写出并发表了《谈谈“理论体系”》、《理论怎样才能有说服力》等十余篇理论文章。这个人就是全国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重大典型——雷云。

        最是书香能致远,最是读书能怡情。在今年的春节里,我们也看到了这样喜人的景象,书店、书馆、书房……到处充溢着浓浓的书香,处处显现着人们读书充电的身影。让我们继续发扬这一良好习惯,把读书当作一种需求和责任,珍惜宝贵时间,继续描绘“越是节假日越是读书时”的时尚写意。

        (作者系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