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2月10日 星期四

    春节花销:别让甜蜜成负担

    《 光明日报 》( 2011年02月10日   05 版)
    百姓旅游、购物等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的提升,也让春节花销越来越多。图为新春佳节,颐和园苏州街举办主题为“玉兔迎春 福到人间”的宫廷庙会,吸引了众多游人。本报记者 程伟光摄

        春节回来上班,身边一些朋友表示,春节7天的花销,一个月的工资都不够;少数人更抱怨,春节长假花销巨大,自己辛辛苦苦攒了一年的积蓄所剩无几,成了“年光族”;还有一些网友戏称:春节花费最高数万元,“春节”简直成了“春劫”。

        许多网友在晒账单的过程中,也表达出不同的心情,有人认为“人情往来,不得不花”;有人表示,春节高花销已经影响了幸福感;还有人说,“过年就图一个乐,多花钱也值。”

        红包越来越厚

        春节假期刚过,不少网友就晒出自己的春节账单。

        一位名叫“Caoyonghui20”的网友算了算:“春节期间,给父母红包7500元;路费500元;买年货孝敬父母600元;买年货给堂弟堂妹700元;请初中同学唱歌1080元;堂嫂生病送1000元;女儿过年给1500元;亲戚红包给了1500元;领导购物1600元;领导小孩红包1100元;同事红包1000元……过年大概花了20000元。”

        “我的春节花销共计16018元,其中红包占8500元。”老家在深圳的网友“Rain”在网上公布了花销的明细:她和老公回深圳过年,来回路费花了1600元;给爸妈红包3000元;给公公红包1000元;给老公的爷爷1000元;给小侄女红包1500元;给爸爸买皮鞋300元;给小侄女买外套80元;请爸妈喝早茶254元;给老公购G2000新装1430元……

        “今年是去女友家过年,都是基本的花销,但算下来也不少。”一位名叫“水木”的网友称,“女友父母3000元;女友侄女400元;给女友侄女们的礼物等共花500元;在女友家乡其他费用1500元(包括女友同学聚会、代女友父母出红包、走亲访友等)……合计:6400元。”

        据“四川中产小康家庭过年花钱样本大调查”的数据显示,80户家庭中,春节花销在1万元以上的有44户,占55%,24户在5000元—1万元之间,占了3成。另有12户家庭开支不大,不超过5000元。

        另据大众点评网全国投票统计,今年春节花销在3000元以下的为20%,3000元—5000元占20%,5000元—8000元的占到40%,8000元以上占20%。

        压岁钱一路飙升

        张先生是北京某国家机关公务员,今年春节,他带着妻子和儿子回老家安徽太和县老陈寨过年。

        “记得上一次回老家是5年前,那时我们小孩收到的压岁钱还有10元、20元的,但今年回家,压岁钱给的最少的也是100元,最多的600元。”张先生粗算了一下,他小孩今年收到的红包大概有10多份,总数超过2000元。

        家住武汉市常青花园的吕女士深有感触地说:“过去给孩子们压岁钱,一张百元大钞拿出来觉得很体面,但现在怎么都觉得拿不出手了。今年标准提高了,每个孩子500元,哥哥姐姐总共5个孩子,加起来就是2500元。差不多相当于我一个月工资,压力太大了!”

        而对于单身一族来说,压力似乎更大。28岁的刘洋家住成都市金牛区,他透露,他的家庭年收入是18万元,春节过年总开支3.5万元左右。“按照家里约定俗成的规矩,拿了工资就算长大成人了。于是过年就少了拿压岁钱的权利,转而有了发压岁钱的义务。”刘洋说,他发了1万元的年终奖,已经差不多全“捐献”给了亲戚的孩子当压岁钱。“我都有马上生个孩子、明年也能收红包回笼资金的想法了。”

        近年来,随着物价上涨、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以及人们生活品质的改善,压岁钱的标准也悄然提高。“压岁钱”中的“岁”字谐音为“祟”,压岁也称为“压祟”,象征吉祥。有关专家表示,无论是长辈给晚辈红包,还是给亲戚朋友应酬的礼金,图个吉祥就好,不应成为一种负担,更不应成为攀比的指标,节日消费需要量力而行,科学理性。

        旅游账单再创新高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看,春节花销越来越多,反映了百姓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的提升,也体现出中国节日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据商务部统计的春节黄金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5年:1600亿元;2006年:1900亿元;2007年:2200亿元;2008年:2550亿元;2009年:2900亿元;2010年:3400亿元;2011年增至4045亿元。

        这种增长在旅游消费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

        武汉市民梁薇今年春节和家人一起选择了去恩施旅游。“以前常常听人说恩施的山水很美,但由于交通不便一直没去。去年底恩施通了火车,我们就决定趁节日去看看。果然不虚此行,尤其是恩施大峡谷很壮观。”梁薇说,在过节的同时放松了身心。“这趟我们每人花销大概在700元钱左右,很值。”据了解,今年春节,随着中国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的迅速增加,旅游行程更加便捷。以往耗时较多的“省际游”正在变为快捷的“城际游”、“近城游”。

        在国内旅游持续高峰的同时,出境旅游也更显旺盛。前不久,在某旅行社举行的春节出国游热卖会现场,来自佛山的邵先生全家8人报名参加某旅行社的出境游包机12天团,每人报价高达27999元,仅这趟春节之旅,团费就花了223992元。对于这趟常人看来“天价”的旅程,邵先生却觉得超值,他认为,选择线路时会特别注意气候、交通和住宿,价格反倒在其次。不过,类似这样的“超值”,目前很多人表示还不能接受。

        看来,节日消费账单的增长已成事实,如何科学地管好这笔“账”,还大有学问。(本报记者 冯蕾)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