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2月10日 星期四

    人工增雨 调度水源 田间指导

    安徽:抢抓农时科学抗旱

    《 光明日报 》( 2011年02月10日   04 版)

        本报合肥2月9日电(记者李陈续)今天,北方冷空气开始进入皖北,安徽蚌埠市人工增雨专业人员正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准备随时作业——为应对干旱天气,蚌埠已两次实施人工增雨,2月7日,在五河、怀远、固镇等炮点发射了10枚增雨火箭弹,使全市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得到有效增加。

        “人工增雨只是科学抗旱的手段之一。”安徽防汛抗旱指挥部同志介绍,沿淮淮北地区遭遇1961年以来最严重的秋冬连旱,受旱面积一度达2200万亩,最大连续无有效降雨日超过130天。针对降雨严重偏少、干旱持续时间长的旱情,安徽省及时启动“抗旱预案”Ⅱ级响应,在加强领导、确保资金支持的同时,充分运用科技手段提高抗旱效率。

        面对严峻旱情,安徽各级气象部门密切监视天气变化。为缓解降雨偏少状况,气象部门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雪)作业15点次,作业及影响区降水得到增大。

        “河里有水,抗旱不愁。”位于茨淮新河两岸的皖北五县一市群众,面对50年一遇的大旱,心里却特别有底——根据旱情水情,安徽水利部门适时启动上桥抽水站从淮河抽水,每天向茨淮新河上游补水840万方,抬升河道水位1米多。省水利厅加强会商,科学调度抗旱水源,加强对各类水闸控制运用,适当抬高河道、渠道、湖泊水位,增加可用水量。在全省动用机电井13.61万眼,开启1478处泵站、80.3万台套流动灌溉设备提水浇灌情况下,淮北旱区干支流河道总蓄水量仍超过9亿立方米,比常年同期还多出四成。

        为确保抗旱田管措施落到实处,在省农业部门的组织下,全省万名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为期3个月的技术服务;50名国家级和省级专家深入全省50个种麦大户及所在县开展定向帮扶。各地农业部门及时制定抗旱田管技术方案,并以明白纸的形式印发,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抗旱保苗和春管技术措施。宿州市发送手机短信2.4万条,160多个抗旱保苗服务队和5个抗旱技术指导组,放弃节日休息,逐村逐户核查灾情,指导农民科学抗旱。 

        截至目前,安徽全省已累计投入137.8万人灌溉保苗,抗旱资金8.7亿元,累计抗旱浇灌4225万亩次,将确保在2月20日前对受旱麦田普浇一遍。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