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2月10日 星期四

    以品牌建设带动产业集群

    《 光明日报 》( 2011年02月10日   16 版)
    《印象·刘三姐》开辟了实景演出文化创意新时代,在国内文化市场上形成了一个成本低、拉动大、就业多、见效快、既低碳、又环保、中外人民喜闻乐见的旅游文化经济新产业。 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张炳升 刘昆

        访谈嘉宾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沈北海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缔造一方悠远的历史文化。在新的一年里,如何在“十二五”开局之年起好头、迈大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沈北海对于全区的文化产业发展又有新的目标,新的打算。近日,围绕进一步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向世界等话题,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沈北海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记者:刚刚过去的一年,全国各地全面贯彻国家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广西是如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

        沈北海:当今文化是个很热门的话题。文化的发展已经和经济一样成为一个地区提升经济实力、综合实力的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在全面贯彻《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过程中,广西不断探索文化体制改革新模式,以品牌建设带动集群崛起。

        在文化产业的体制和机制上大胆创新,近年来,广西探索出了多元投资合作、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一体多制”、“跨地域联合体”等产业运作方式等多种改革模式,为全区的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与此同时,广西还以项目为重点,大力整合民族文化资源,打造了“印象·刘三姐”、愚自乐园、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八桂大歌、临桂“三皮画”等一批知名文化产业品牌项目,涌现出了一批国家和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多元化文化产业格局,呈现出品牌建设带动集群崛起的新态势。

        记者:刚才,您提到了“印象·刘三姐”,能否具体谈谈这一知名文化产业品牌的情况?

        沈北海:《印象·刘三姐》山水实景演出是改革创新的产物,是我区一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意品牌。2003年,广西采取政府扶持、市场主导、企业运作的方式,筹资7千万余,实行企业运营,由广西壮剧团团长、国家一级编剧梅帅元任总策划和制作人,聘请我国著名导演张艺谋、王潮歌、樊跃作导演,演绎出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第一台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迄今7年,每年演出300多个晚上,每晚演出1到2场,截至2009年底,《印象·刘三姐》已接待中外观众400多万人次,创门票收益两亿多美元。

        目前,世界上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之签订了旅游观看协议,该演出和“梦幻漓江”一起成为桂林最具有吸引力的两大世界知名旅游文化品牌。《印象·刘三姐》还拉动了地方经济大发展,帮助当地农民富起来。据统计,2003年以来,阳朔的中外游客人数每年以80%的速度递增,旅游收入每年以60%的速度提升。《印象·刘三姐》得到了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先后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被评为全国首届30强文化企业,荣获中国10大演出盛事奖、中国乡土文化艺术贡献奖和文化部首届创新奖。

        记者:您认为《印象·刘三姐》山水实景演出的成功经验有哪些?

        沈北海:应该说,《印象·刘三姐》开辟了实景演出文化创意新时代,在国内文化市场上形成了一个成本低、拉动大、就业多、见效快、既低碳、又环保、中外人民喜闻乐见的旅游文化经济新产业。

        其主要经验有:1.坚持改革创新,以全新的艺术美满足了中外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新需求。《印象·刘三姐》是中外文化史上实景演出的开山之作,它大胆创新,把秀甲天下的漓江山水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结合起来,把如诗如仙的刘三姐传说与现代流行音乐结合起来,用一种全新的艺术演出形式,用一种全新的表演艺术震撼美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新需求。2.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和经济效益的极大化,探索出一条文化产业改革发展的新道路。《印象·刘三姐》打破政府直接办文化的传统观念和体制机制,引进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充分运用市场经济优化配置资源,充分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来实现文化产品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走出了一条文化产业改革发展的新路子,树立了一个经济转变增长方式的新样板,打开了一片文化体制改革的新天地。

        记者:在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充分发挥文化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特殊作用等方面,广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有很好的基础,下一步有哪些打算? 

        沈北海: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根之所系、脉之所维,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们提出以“和谐文化”为主题,围绕“打响老品牌、打造新品牌”,在抓好《印象·刘三姐》的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南宁国际民歌节等一批文化精品项目的成功运作。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8年历程,走出了一条“政府办节,公司运作,社会参与”的新路子。经过前几年的政府扶持,民歌艺术节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号召力。今后,还要将这一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生产资源和文化资本,将文化品牌转化为文化产品品牌,并以这些文化品牌为依托,利用和开发其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与此同时,积极推进广西文化产业园区、刘三姐演艺城、南宁文化产业中心、南宁动漫城和柳州、桂林、北海动漫基地等重大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不断繁荣具有广西特色的文化事业。

        当前,我们要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国家文化产业的振兴,为国家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发展增长点,为创造性实施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树立一个新样板。此外,还要精心培育,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国际社会悄然兴起的中国文化热,更加积极主动地满足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国文化的新要求,更加积极主动地为国际文化市场提供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使实景演出像“迪斯尼”乐园和“好莱坞”大片一样走红世界,在与世界人民共同分享优秀中华文化创意成果的同时,使之成为国际文化市场上中国最赚钱的文化产业品牌,把党和国家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