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2月09日 星期三

    记者走基层 民情跃笔端

    淅川:新老移民迎新春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2月09日 01版)

        本报淅川2月8日电(记者刘先琴 通讯员高帆、冷新星)今天是正月初六,是豫西农村过年最吉利的日子。记者在河南省淅川县厚坡镇陈庄移民新村看到,这个156户671人的新村里,家家张灯结彩,欢声笑语。包饺子,放鞭炮,整个村子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俺打心底里感谢党的移民政策,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站在三层小楼的新居前,56岁的移民张金燕掩饰不住内心的高兴。

        张金燕一家5口人,原来住在淅川县盛湾镇陈庄村。去年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第一批移民搬迁,他和村里其他移民一起搬到了位于库区南岸的新家。

        每逢佳节倍思亲。为了庆祝搬进新家后的第一个新年,他特意让今年即将搬迁的弟弟张金海一家及远在荆门的舅舅陈玉栓赶过来“聚餐”。

        上午,陈玉栓绕着新村转了一大圈。走在笔直平坦的环村道路上,看着整齐划一的欧式移民房屋,老移民陈玉栓兴奋不已。中午时分,丰盛的饭菜端了上来,鸡鸭鱼肉、香菇、豆角……满满当当一大桌。张金燕又是倒酒,又是不停地给舅舅夹菜。

        “过去移民说啥也比不上现在好,你们赶上好时代了!”陈玉栓深有感触地说。1966年,因丹江口水库蓄水,他远迁荆门,在大柴湖的沼泽地上开始了艰难的生活。“那时条件非常差,缺衣少食,住在芦苇杆搭建的临时房屋里。”他回忆说。

        “现在可大不一样了。政府统一建起了新村,家家都是小洋楼。移民村里幼儿园、超市、广场、诊所啥都有,连自来水、有线电视都送到每家每户了。”

        没等张金燕把话说完,快言快语的妻子又抢过了话茬,“这算啥,国家还对移民实行20年的后期扶持,让咱们在新家园里都扎根、开花!”一席话,逗得大家笑开了花。

        这时,张金燕的儿子张强插话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已经被鞋厂正式招录。”原来,为了让移民就地就业,春节前夕,附近的一家鞋厂专门进村招聘工人,张强和村里20多名有技术的年轻人幸运地被企业选中,每个月能领到1500多元的工资。

        吃着香喷喷的饭菜,大家尽情地聊着。“我原来对搬迁有顾虑,怕搬到新地方后不适应。没想到移民政策这么好,现在就盼着早点搬迁。”几杯酒下肚,张金海打开了话匣子。

        “南水北调移民搬进新家园,党恩浩荡百姓开创新生活。”张金燕家大门上这副对联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显眼。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