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2月06日 星期日

    南京

    夫子庙灯会传文化

    《 光明日报 》( 2011年02月06日   02 版)
    南京夫子庙大成殿前灯火辉煌。本报通讯员 韩灵丽摄

        在南京,秦淮河畔的夫子庙灯会早已名扬在外,素有“秦淮灯火甲天下”一说。为一睹秦淮灯火,春节期间,记者随数万市民来到灯会展区。

        作为儒学文化的圣地,夫子庙今年的灯会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40余组花灯将传统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灯会入口处,两条“披着蓝色盔甲”的麒麟高昂着头,凝视前方。“这花灯真做绝了!”一位目不转睛地欣赏着麒麟的游客说。在大成殿前,孔子像右侧的“杏坛讲学”花灯散发着浓厚的儒学气息:身穿紫色长袍的孔子在杏坛前盘膝而坐,微微侧着头,神情泰然地为坐在周围的弟子讲学。孔子专注的神情感染了周围赏灯的游客,大学生小张也微微侧着头,“这花灯把孔夫子和他的弟子们都做活了,我似乎能从他们的神情和口型中琢磨出讲学的内容。”小张说。

        “当……当……”不远处,传来一阵阵浑厚的钟声。原来,是游客在撞钟。明德堂前的这口青铜“礼运钟”,是为纪念孔子诞辰2550年而建。撞钟的游客中,有的是为了纪念孔夫子,有的是为了祈福,也有的是为了感受古老的礼钟文化。其中,握着五岁女儿的手撞钟的周先生,就是想让女儿感受到青铜礼钟的魅力,“我带我女儿来看灯会,不仅是观赏,更重要的是想让她从小就知道我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周先生说。

        “夫子庙灯会,使我不仅看到了花灯这项流传了千年的民间艺术,更领会到它的寓意。可以说是看在眼里,悟在心里。”一位游客对记者说。 (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韩灵丽)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