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早,汶川县委书记青理东来到记者住宿的衔凤岩村拜年,听说青书记还要去三江乡看一看邓家村,我们提出一同前去采访,书记爽快地答应了。邓家村是离汶川县城最远、海拔最高的一个寨子,每年过节,县里的领导都不忘记到那里探望。
汽车在山路上行驶。满脑子想的是让群众尽快富起来的青书记,自然与我们聊起这个主题。他告诉记者,汶川县的漩口镇、水磨镇和三江乡的22个村散居山间,地震后,汶川县抓住灾后重建的契机,从漩口镇的集中村沿漩口、水磨、三江公路网络,把22个村连起来,大力发展果、药、牧特色种养业和农家旅游业,形成“漩三经济环线”,针对汶川镇离大都市较近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扩大就业,扶贫帮困,大力发展产业,实现优势联动,目的是让老百姓既住上好房子,更过上好日子,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片。
车过三江乡河坝村时,“水乡藏寨 世外桃源”的标识分外醒目。美丽的明月湖上,天鹅、野鸭成群栖息;掩映的村寨里,特色鲜明的藏族民居鳞次栉比。青书记告诉我们,这里正在建设三江生态旅游景区的游客中心,一旦发展进入正轨,当地老百姓的收入会大幅提高。
车子在积雪的山路盘旋而上,邓家村到了。我们随青书记来到村民于良贵家。听说他一家8口,养猪是主要收入,一年能卖3万多元,青书记显然并不满足于他家这个收入水平,于是掰着手指向于良贵算了一笔账:“如果改养50000只蛋鸡,一亩地蛋鸡相当于9亩地收入,年收入可以大幅度增长,鸡粪是很好的农家肥,又不会破坏环境”,听得于良贵连连点头。在种植药材专业户周小红家,青书记得知他今年种了10亩川芎,每亩产700斤,每斤6块4毛钱左右,一年纯收入25000元左右。青书记问:“药材可否与猕猴桃套种,搞立体农业,七亩地种猕猴桃,一年收入8千到1万元,下面可以套种川芎、虫娄,这样可以多挣很多,然后投入农家乐,那就好上加好了。”周小红听了咧着嘴乐。
一次温暖的拜年,蕴含着实实在在的致富规划。在冲天而起的花炮声中,青书记和干部们与村里的羌藏人民共同举杯,共唱祝福歌,共祝好前景。
(本报记者 周迅 本报四川汶川2月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