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2月02日 星期三

    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

    鄂尔多斯:崛起的“智慧路径”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2月02日 01版)
    题图为鄂尔多斯体育场。资料照片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人在欢喜之中迎来兔年的新春。

        近日,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宣布,从2011年开始,今后全市和各旗、县、区的财政支出,用于改善民生的不得低于55%。从今年开始,全市在3年内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的15年免费教育……

        市委书记杜梓说,要从制度化层面保障鄂尔多斯居民能够享受优质的教育、良好的医疗、充分的就业、可靠的社保、和谐的环境,着力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从煤到非煤的产业升级路径

        鄂尔多斯的“利好”是总体的。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这个面积8.7万平方公里、159万人口的西部荒原上的地级市,2010年,GDP达到260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538亿元,在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期间,累计向国家财政上缴1550多亿元,GDP增长速度、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位列全国地级市第一位。

        是什么催生了鄂尔多斯速度?有人说是煤,有人说是人。

        关于煤。鄂尔多斯土地面积的70%有煤,目前全市煤炭已探明储量为1496亿吨,约占全国的1/6。从上世纪50年代初期到2005年,全市累计生产原煤约6亿吨,家家挖煤、户户冒烟,小单低散,资源环境破坏严重。让煤充分释放出能量的是一个强行决策:2005年到2007年,鄂尔多斯率先在全国实行煤炭资源整合攻坚战,强行淘汰人工开采。全市1900多座小煤矿整合为279座,煤矿全部实现了正规化开采,煤矿机械化装备水平高于90%,煤矿采区回采率平均由30%提高到75%以上。

        但鄂尔多斯没有把工业建立在纯粹的资源采掘业上,而是进行产业升级,一批全国之最和世界之最陆续建成投产:亿利能源重化工循环产业基地规模全国第一;伊泰集团年产16.5万吨煤间接液化项目全国第一;博源集团100万吨天然气制甲醇项目全国第一……

        市长云光中说,我们不能重复走资源枯竭地区发展的弯路。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鄂尔多斯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汽车制作、煤机制作、化工机械制作等非资源性产业异军突起。

        关于人。为了激活鄂尔多斯的经济活力,全市进行的企业转制中,全部实行了股份化、民营化。内蒙古社科院首席研究员潘照东认为,鄂尔多斯是靠人的智慧和胆识发展起来的。这里有着中国最为密集的亿万富豪群体,他们的创业能力造就了鄂尔多斯。

        民生优先的普惠路径

        杜梓说,鄂尔多斯发展的过程,成为替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过程,成为实现和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过程,成为让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民生优先是执政的基点。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每年用于民生的财政投入都保持在50%以上。

        鄂尔多斯的民生,围绕“学有优教、劳有丰酬、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的新“五有”目标扎实推进。

        鄂尔多斯是全国最早实行9年义务教育免费的地区。去年他们又推行12年免费教育,全市投入资金1亿元,4万名高中学生受益。今年又提出进一步实行学前到高中的15年免费教育。

        据统计“十一五”以来,全市各级财政教育投入累计近100亿元,是“十五”时期的近5倍。

        2010年,鄂尔多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28元,增长1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8660元,增长11%。为了充分就业,今年鄂尔多斯又出台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优惠政策。规定城镇居民创业有结构性减免税政策,让利于民,促进增收。

        回报自然的生态路径

        鄂尔多斯在富起来的同时,也绿了起来。

        从2000年开始,为了恢复和保护生态植被,鄂尔多斯市率先在内蒙古自治区推行禁牧和划区轮牧、季节性休牧,实施以草定畜,舍饲养畜。大力发展林沙产业,实现绿富同兴。2010年农牧民来自林沙产业的人均纯收入达到1994元。全市植被覆盖率由2000年的25%提高到了75%以上,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12.16%提高到22.21%,被国家林业局列为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 

        早在三年前,鄂尔多斯就取消了招商引资指标,对经济较为落后的旗以保护生态为主,对经济指标不做考核,重点考核生态环境和民生工程等指标。今年又提出全市同城待遇,对欠发达地区实施财政补贴,从机制上抑制各旗县为“吃饭”而盲目发展的冲动。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鄂尔多斯每年用于生态建设的资金就达100亿元。目前,鄂尔多斯正在建设百万亩樟子松、百万亩油松、百万亩沙棘、百万亩山杏4个“百万亩生态富民工程”,2010年就完成了100万亩的进度。

        有这样一组数字令鄂尔多斯人感到自豪:经济高速发展,环境质量非但没有下降,反而持续改善。2000年全年刮沙尘暴80多场,到现在全年最多刮6~7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为347天,优良率达95%;黄河流经鄂尔多斯728公里,境内无一家污染排黄企业。在全国环保专项行动中,受到环保部、监察部、发改委等七部委表彰,荣获我国环保领域最高社会奖项——中华宝钢环境优秀奖。

        鄂尔多斯在经济发展上创造了惊人的增长速度,堪称奇迹。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当地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环境生态好转,创造了另一个的奇迹。这是鄂尔多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自觉选择的智慧之路。(本报记者 高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