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1月31日 星期一

    非洲铲除割礼步履维艰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1月31日 08版)

        全世界有40多个国家仍然流行对妇女身心造成严重摧残的“割礼”,其中一半以上集中在非洲。随着社会的进步,不少非洲国家都在为废除女性割礼而努力。

        据估计,全世界受过割礼的妇女超过1亿人,而非洲妇女占8000万人以上。一些国家明确规定,政府医院和个人及私人诊所不准进行割礼手术,但因历史、宗教、社会等原因,为数不少的女性割礼仍在“地下”秘密进行着,根除这一陈规陋习仍困难重重。

        毛里塔尼亚社会事务部日前公布的官方数据表明,目前该国妇女行“割礼”的比例虽然较前些年有所下降,但仍高达65%以上,在一些地区甚至达到96%。政府计划同本国一些专业和社会组织合作,共同推进废除妇女割礼的立法,争取3年内实现立法,今后将依法惩罚为妇女实施割礼的人。

        有报道称,毛里塔尼亚女性割礼的比例在世界上排在第八位,毛塔政府在铲除割礼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和困难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一些保守的伊斯兰教法典官和宗教精神领袖,二是社会和家庭。这些保守的伊斯兰教法典官和宗教精神领袖认为,伊斯兰教主张对女性行割礼,维护这一习俗和传统既符合教规,也是他们的责任,女性行割礼有助于维护贞操、保证纯洁、抑制性欲。

        在毛里塔尼亚,不少男子依然对这一陈规陋习情有独钟,喜欢娶行过“割礼”的女性为妻,不少家庭的长者也认为,女性行割礼可以让她们本人自律寡欲,减少“出轨”,对她们的个人声誉和家庭声望都有利。行过“割礼”的女性较没有行过割礼的女性婚嫁的机会多,她们更受社会尊重和丈夫赞赏。

        有识之士认为,铲除割礼,首先要改变人们的社会观念和传统意识,否则,法律不可能真正得到落实。

        毛塔政府计划加强宣传教育,使大众认清割礼对妇女身心的摧残和对社会的危害。政府社会事务部已开始实施为期3年的“国家战略”,宣传教育的重点放在广大农村地区,力争3年实现立法的目标。

        (本报驻开罗记者 于 毅 本报开罗1月30日电) 

    【链接】

        有人认为妇女割礼源于埃及,理由是考古学家发现,古埃及木乃伊中就有受过割礼的妇女,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另一种流传较广的说法是起源于犹太教,距今也有2000多年的历史。

        割礼的方式及年龄依国家和部族不同而有所变化,一般在几岁到十几岁之间。毛里塔尼亚的女性割礼也被称为“女孩割礼”,只切除外阴的上半部,而包括埃及在内的大多数非洲国家都采用“法老式割礼”,则切除大部分外阴组织。无论“毛式割礼”还是“法老式割礼”,多是使用一些简单的刀具,稍做原始消毒,不使用麻醉剂,大出血和感染十分普遍,导致妇女死亡和不孕的情况时有发生。割礼造成的最常见的副作用是妇女因心理创伤而产生性冷淡,不孕及各类妇女病,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于毅)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