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赵达)近日有媒体公布了2010年度“十大假新闻”,使得虚假新闻再次引起人们关注。对此,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博士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副教授李舒指出,新闻造假现象有复杂化、隐性化的趋势,新闻打假当走向纵深。
李舒说,虚假新闻是新闻事业的毒瘤,上世纪80年代一些国外著名媒体刊发的虚假新闻曾引发世界新闻界对新闻真实性的反思。与上述事件类似,我们今天进行的新闻打假也是建立在基本事实认定层面上的。通俗地说,这种“假”直白、显性,相对容易判定,有危害但也相对易消除。
在李舒看来,新闻报道领域形形色色的隐性“虚假”不易识别,难于判定,危害更大,在某些甚至连“新闻”都不存在的“虚假”行为中,社会公众的话语权一定程度上受到侵害,其危害不容小觑。
李舒强调,媒体是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体话语权是社会公众话语权的体现,新闻媒体绝不仅是为了谋求自身利益而存在的。如何使用好话语权为公众服务,如何履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是所有新闻从业人员应认真思考的深刻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