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1月28日 星期五

    来,晒晒你的春节记忆

    《 光明日报 》( 2011年01月28日   07 版)

        本报北京1月27日电(光明网记者张振胜)《光明日报》从24日开始连续刊发4篇“从拜年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报道,分别是《说年节话拜年》、《拜年:温暖的文化仪式》、《情:拜年中不变的DNA》、《拜年方式:重情轻物 求真避虚》,从历史与现实多侧面讲述了拜年中的文化元素,呼吁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让年文化永葆青春。光明网同步转载报道,人民网、中国文明网、中国台湾网、中青在线、上海热线等多家网站纷纷予以转载。

        这些报道在网友中引起共鸣,不少网友写了博客“晒晒”他们的春节记忆。

        贴春联

        晨曦(光明网博主):春联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作,它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文化智慧。春联能够延续到今天,与它特有的文化价值观和民俗风情密不可分。如今,在我国广大城乡,除夕前人们还是会约定俗成的贴上春联,以表达自己或家庭对生活的祝福和愿望。 (摘自博文《春节前夕话春联》)

        齐光瑞(光明网博主):墙上贴满年画,门上粘着对联,窗上剪着窗花,房前再挂上大红灯笼,随着鞭炮的炸响,脸上洋溢着喜气,这年就是很喜庆的嘛!所以,只要这个家庭在这一年里没有老人过世,那就不管穷富,家家都是要贴春联的。 (摘自博文《乡村纪实系列之写春联》)

        除夕夜

        深秋傲菊(光明网博主):小时候的一幕幕又呈现在眼前,那时候最期盼过年了,盼着妈妈能给买一身花布新衣服(红花上衣,绿花裤子)、穿上一双妈妈亲手做的新布鞋、头上系上一根红头绳,想着都醉了。更盼着过年时能饱饱地吃上一顿肉馅饺子(馅内约有几块屈指可数的肉块)、吃上些油炸食品、闻到煮肉的芳香。 (摘自博文《忆往昔 看今朝》)

        谢云章(光明网博主):除夕之美在日落。是晚,各家长幼齐集户内,即使是远出在外者,也要尽量在此前归家与家人一起过年。大家在灯火下团坐一起,同吃“年夜饭”,边吃边喝,说说笑笑,这顿饭时间延续较长。此夜紧接新年,所以许多家庭之长者,在年夜饭后,不去就寝,围炉守岁。到子夜时,有一些人还会往城内庙中争烧“头香”。 (摘自博文《春节各地民俗拾趣》)

        大拜年

        山麓方城(光明网博主):大年初一早早起床,先给大人磕头,不会说吉祥话,只说明这头是磕给谁的便是。“爷爷,我给你磕头了!”一般连磕三下,爷爷会连声说乖乖乖,随之撩起长袍的偏襟,微微抖着手从露出的红兜兜里掏出一张一角的年钱。双手接过爷爷的年钱后,忙回身跪在父亲的座前,如法炮制,之后是母亲。 (摘自博文《留给母亲的洋糖》)

        假日提个醒:送礼热要“降温”

        刘力(光明网博主):礼尚往来是中国文明习俗,媒体应大力倡导移风易俗。当然,送礼热“降温”,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无论身份、地位、层次的高低,“送”是一种祝福,“收”则代表着接纳。实践证明,只有真心实意,没有变味的礼尚往来,才使得送之坦然,收之自然与欣慰,哪怕是一束鲜花、一句祝福…… (摘自博文《礼尚往来,莫让“人情大于债”》)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