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西安1月26日电(记者杨永林、 张哲浩)在西安,曲江新区就像王冠上最耀眼的明珠,是如此美丽和庄重。1月26日,徜徉在曲江新区的大街小巷里,记者不禁被这里精心营造的美景深深地吸引和陶醉。
曲江新区管委会社会事业局局长陈建军颇为自豪地告诉记者,为了让广大市民度过一个欢乐、喜庆、祥和的新年,感受到曲江新区迷人的传统文化魅力,今年春节前,他们特意联合周边失地农民和驻地企业,共同打造一个让全市人民流连忘返的春节佳境。
据陈建军介绍,在他们规划设计的“万盏红灯耀曲江”、“火树银花不夜天”、“满园春色关不住”等几大板块中,每一个板块都渗透着周边失地农民的智慧和心血。而这正是几年来“曲江人”携手失地农民、关爱失地农民、让利失地农民的一种创新举措。
于是,冒着严寒,记者来到坐落于宣帝陵脚下的西安市雁塔区曲江办事处的三兆村采访。
迈入该村村民呼延根盛家的大门,记者顿时被眼前的景象吓了一跳。只见这个不大的院子里,制好的、未制好的各式、各样、各色的灯笼,杂乱地摆放的到处都是。走进屋门,与院子里一样,偌大的客厅里也是满满当当地到处堆放着各式各色花灯。
43岁的呼延根盛热情地对记者说,他们村1500余户、近6000人,几乎家家户户、祖祖辈辈都是靠做灯笼和卖灯笼过日子的。据传他们的老祖先都是汉宣帝陵的守陵人,王莽以后,一些盗墓贼时常窥觑宣帝陵,村里人于是就开始学习制作灯笼来夜巡。于是做灯笼的技艺就这样一代代传了下来。而今,在三兆村,像他家这样的做灯笼的大户约有20多户。呼延根盛激动地说,这两年,随着曲江新区的快速崛起,用灯量陡然增多,大小灯笼供不应求。忙不过来,他们只能到宝鸡、山西、河北等地调货。仅他们一家,今年春节前,就得给曲江新区提供两万个灯笼的订单。他粗略地算了一下,仅灯笼一项,他全家5口人一年的净利润就在15万元以上。
呼延根盛的父亲呼延振元更是周围十里八乡的制作灯笼“名家”。呼延振元告诉记者,经过2000多年的传承和洗礼,而今的三兆灯笼,无论从骨架到缎料,都有了质的飞跃。他们现在开发和制作的产品,包括汉唐宫灯、艺术灯、广告灯、钻石灯、巨型宫灯等30多个品种。
陈建军告诉记者,随着曲江事业的发展,对中国传统喜庆文化的杰出代表——红灯笼的需求将越来越大。“曲江”将一如既往地本着让利于民,携手发展的理念,通过整合资源,扩大规模,提升内涵和品位等手段,进一步支持当地传统文化产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