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1月26日 星期三

    福建三明:

    “农家书屋”建了 “文化粮仓”满了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1月26日 09版)

        寒冬之夜,福建三明市泰宁县朱口村的“农家书屋”里灯火通明。村民们在这里求经问宝,休闲娱乐,一派和谐温暖的景象。可几个月前,这间书屋还是门可罗雀,少人问津。“农家书屋是农村的新鲜事物,刚开张时,大伙还不会管、不会用,利用率自然不高。”泰宁县朱口村的“农家书屋”管理员肖老师说。

        从2008年起,三明市把“农家书屋”作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民生重点工程,按照每个行政村建设一间“农家书屋”的规划,3年来共建成“农家书屋”936家。

        “农家书屋”建起来了,如何管理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退休教师肖老师对图书管理非常热心,但因为从没接触过图书工作,书屋的管理显得有些乱。从去年开始,三明市在各县职业中学举办群众艺术管理中专班,免费对所有图书管理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培训后的文化协管员,普遍能提供规范的服务。

        三明市各县(市、区)、各村镇还因地制宜,不断组织开展经常性读书和讲座活动。将乐县万安村农家书屋建成开放后,利用图书室科技图书、光盘资源和音像播放设备,定期举办烟叶种植技术、烤烟技术培训班;沙县聘请科技辅导员,利用农家书屋的场所和科技图书,为农民讲授农业新技术;泰宁县在逢年过节时,各村在农家书屋里搞猜谜、讲故事比赛等活动,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

        “农家书屋”真成了农民的“文化粮仓”。(本报记者 高建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