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1月25日 星期二

    国人赴日投资需谨慎

    《 光明日报 》( 2011年01月25日   08 版)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和个人到日本投资置业。不过,日本舆论对于中国人赴日投资不但没有心存感激,反而表现出警惕与不安。日本右翼媒体最近接连刊文煽动中国在日投资增加所带来的威胁,日本政府也开始着手制定法律限制外国公民或法人在日本取得土地,其主要针对目标就是中国。在日华人经济学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在日买房置地、收购工厂不仅带有各种风险而且也不易赚钱,华人赴日投资还需慎重。

        日本媒体从去年开始集中攻击中国的对日投资,将中国大量购买、增持日本国债说成是企图收购日本、控制日本,会威胁到日本的国家安全;称中国购买日本企业的股票是要收购、控制日本企业,进而窃取日本企业的技术;认为中国人在日买房、买地、买山、买林将导致日本主权沦丧、治安恶化。

        有专家指出,日本经济长期低迷,房市和股市也长期在低位徘徊。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日本因为外资减少、出口骤降而至今未能走出经济衰退的阴影。在此背景下,日本经济对于新兴国家特别是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大幅增加。从经济角度考虑,不管中国对日本进行的哪一种投资都是为日本注入资金和活力,对于日本来说都是有益无害。中国购买日本的国债有利于增加其信用度、缓解日本政府的财政困难;中国资本进入日本的股市和不动产市场对于刺激日本经济、增强地方活力有积极作用;中国公司收购的日本企业主要集中于中小企业,有利于这些企业维持就业、减少破产以及开拓中国市场。

        日本民众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担心中国在日投资增加对日本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的影响。日本舆论之所以对来自中国的投资产生抵触情绪,根本原因在于长年的经济停滞使一些日本人丧失了自信、对未来感到不安,他们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感到嫉妒和恐惧,中日GDP总额的逆转更加重了他们的失落感。这种情绪在部分政治家和媒体的刻意煽动下愈演愈烈,在去年9月的“撞船事件”后更是登峰造极。目前,一般日本民众都受媒体的影响而无视中国投资对日本经济的好处,只有日本企业界欢迎来自中国的投资。

        其实,当前投资日本并不一定能够获得高回报。首先,日本长期维持零利率政策,存款的利率和债券的回报率只有零点几个百分点;其次,日本的股市和房市长期低迷,泡沫经济破灭20年来除了2003至2007年期间有所回升之外一直处于下跌或徘徊状态。金融危机后,日本股价至今未能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而低房价仍在缓慢下跌;再次,日本企业的利润率较低,不管是资本利润率还是销售利润率都低于其他国家以及中国,在日本经营企业赚钱并不容易;最后,自泡沫经济破灭之后,日本经济一蹶不振,至今仍看不到重振雄风的希望,而且老龄化和人口减少使日本国内市场不断萎缩,难以期待今后日本中小企业会取得较大发展或是股价、房价会出现大幅上涨。

        在日华人学者提醒,目前日本的股价低于企业的实际价值,房价与国内相比也不高,看似是一个低价收购、抄底的好机会,但也要看到这些资产今后升值的空间并不大。如果没有汇率变动,投资日本很难赚钱。不过,日元目前正处在历史最高位,今后继续升值的可能性很低,而人民币汇率也处于不断升值的趋势,仅就汇率的现状和今后的趋势而言,投资日本将面临现在高价入市、将来低价售出的局面。此外,低价收购日本企业虽然可能获得一些技术,但同时也会背上包袱。因为在当前日本国内对中国投资充满戒备的氛围下,中国公司收购日本的企业后很难关闭、裁员、分拆、重组,必须维持就业、继续经营,而在目前日本经济衰退、长远发展前景堪忧的情况下要想扭亏为盈并不容易。因此,国人投资日本要仔细权衡政治风险和回报率、认真做好可行性分析,不应跟风随潮,满足于“抄底”、逞一时之快,或是为当上日本人的老板,在日本当地主、房东、股东而沾沾自喜最终却赔了大钱。(本报东京1月24日电 本报驻东京记者 严圣禾)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