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1月25日 星期二

    发展·民生:能源大国的追求

    《 光明日报 》( 2011年01月25日   10 版)

        数九严冬,海拔4700多米的沱沱河地区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建设现场,建设者依然冒着严寒在加班工作,这项总投资160多亿元的工程是连接青海和西藏的电力大动脉,其建设难度和意义与青藏铁路相当,被称为“电力天路”。到2012年底,这条“电力天路”就将建成,西藏长期缺电的问题将得到根本解决。

        “十一五”期间,我国开工建设了一大批能源重大工程项目,一大批能源科技项目也取得创新突破,为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和可持续发展,为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提供了坚实保障。

        “十一五”期间,我国迅速崛起为世界能源大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跃居世界第一。同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异军突起,能源结构和生产布局明显优化,能源安全供给能力显著增强,为促经济保民生作出重要贡献。

        供应保障能力增强支撑经济快速发展

        “十一五”时期,我国能源供应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为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原煤产量多年位居世界第一。重点建设了十三个大型煤炭基地,煤炭生产集中度大大提高。煤炭作为我国的主体能源,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电力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十一五”期间新增电力装机超过4.3亿千瓦,全国总装机达到9.5亿千瓦,创造了世界电力建设的新纪录。全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达到43万公里,变电容量19.6亿千伏安,分别是“十五”末的1.7倍和2.4倍,电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基本实现了包括新疆、海南在内的全国联网。

        原油产量稳定在1.9亿吨左右,居世界第五,其中海上原油年产量超过4000万吨,再造了一个海上大庆。天然气产业加快发展。2010年我国天然气产量预计达到940亿立方米,消费量1200亿立方米,分别是2005年的1.9倍和2.6倍。

        不仅国内能源资源开发凯歌高奏,境外能源资源开发也迈上新台阶。目前,我国已经形成陆上西北、东北、西南和海上四大能源进口通道的战略格局。通过中亚天然气管道,土库曼斯坦的优质天然气可直接接入西气东输管线,惠及我国中部和东部等10多个省市。通过上海、深圳、福建等LNG接收站,进口天然气极大补充了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的能源供应。

        能源结构优化升级有力助推节能减排

        2010年9月,云南小湾水电站4号机组投产,以此为标志我国水电总装机容量突破2亿千瓦,跃居世界首位。目前,我国的新能源产业业绩不凡,发展势头旺盛,形成了自己的优势产业集群,并逐步形成了核心竞争力。

        五年来,传统能源结构调整及清洁能源发展都取得了重大进展,能源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为完成节能减排目标起到关键作用。

        “十一五”期间,电力工业“上大压小”成绩显著,整顿关闭小煤矿,煤炭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五年来,全国累计关闭小煤矿9000处,淘汰落后产能4.5亿吨/年。全国千万吨级以上煤炭企业集团达到50家,产量17.3亿吨,占全国的58%以上。

        与此同时,水电发展跃上新起点。“十一五”期间,龙滩、景洪、构皮滩、拉西瓦、小湾、瀑布沟等大型水电站先后建成,向家坝、锦屏二级、金安桥、官地、长河坝、沙沱、大岗山等大型、特大型水电站陆续开工。“十一五”是我国水电建设规模和建成投产机组最多的五年。新增投产机组接近我国有水电以来前95年的总和。 

        “十一五”时期,核电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目前,在建机组28台、3097万千瓦,在建规模占全球的40%以上;风电产业迅猛发展,全国风电吊装容量累计达到3100万千瓦,连续5年翻番增长。2010年,风电发电量预计达到450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3%;太阳能产业快速发展,预计2010年全国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到60万千瓦。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光伏电池产业链,年产量达到800万千瓦。

        民生能源建设加速推进城乡居民用能条件改善

        烧水用上了太阳灶,做饭用上了沼气灶,洗衣洗澡用上了太阳能热水器,这是甘肃省灵台县农村低碳生活的真实写照。“十一五”时期,我国加强了在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供应的薄弱环节建设,城乡居民用能条件大大改善。

        “十一五”期间,我国实施了农网完善工程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5年共安排中央预算内资金323亿元,总投资1455亿元,减轻了农民用电负担每年约350亿元,解决了3000多万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农村沼气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年利用量达到160亿立方米。以秸秆为燃料的生物质发电装机突破500万千瓦,增加了电厂周边农民收入。

        “十一五”期间,热电联产破解了北方高寒地区城市居民的供暖难题。5年来,在北方高寒地区建设了6000万千瓦热电联产机组,替代了大量燃煤小锅炉,解决了4000多万城市人口供暖问题。在北京等大城市,煤电退城进郊、电代煤和气代煤采暖工程等正在推进。在能源供应质量提高的同时,城市空气条件也得到了改善。

        与此同时,少数民族地区的能源建设成就显著,西藏农村“户户通电”工程全面竣工,解决了西藏主电网覆盖的全部32个县、17万户、76万人的用电问题。建设青藏联网工程,解决西藏供电问题。加快新疆能源开发建设,实现了新疆电网与西北750千伏主网互联。实施“气化新疆”工程,北疆三条天然气管线陆续建成,南疆气化乡镇工程全面展开。

        民生能源建设的推进逐步改善了城乡居民用能条件。据统计,2010年,我国人均一次能源消费水平约为2.38吨标准煤,比2005年提高了32%,人均电力装机0.69千瓦,比2005年增加0.29千瓦;人均天然气消费量88立方米,是2005年的2.4倍。(本报记者 李 慧)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