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1月25日 星期二

    张保庆书法:刚柔相济 奔放酣畅

    石 仁 《 光明日报 》( 2011年01月25日   07 版)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纵六十七厘米 横六十五厘米
    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唐人诗 纵四十点五厘米 横一百三十三厘米

        保庆先生的书法作品选——《抱清集》即将付梓。一天,他将集本清样置于我的案头,属我作序。我一时感到愕然。本人系一普通学者,且已赋闲,对于书法艺术,虽有心仪,却无实践,偶有所议,亦纯属纸上谈兵、眼高手低之类。但细思之下,这倒也符合他为人处事的一贯风格。保庆先生素性简朴,不事逢迎,待人唯坦诚磊落,做事凭真才实学,从不托荫于大家名流或权重位高之人。他请我作序,固然是其本色的一种自然流露,却也透着一份信任与相知。念及此,岂能再辞,也就决然提起笔来。

        纵观保庆先生几十年的书法实践,可以概括为由挚爱到究索、再至升华的三个阶段。小学时,在两位老师的启蒙、善诱下,他开始与书法结下了始终不渝的“情缘”。及长,随着实践的积累、感悟的沉淀和学养的提高,保庆先生对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爱历久弥深。对这门艺术,他爱得深,爱得切,爱得自觉,爱得高尚,乃至如醉如“痴”。尊崇、敬畏之心,自然就成了他对书艺孜孜矻矻、不断究索的动力。在此方面,可以说保庆先生已基本做到了横直兼通。他对横跨几千年的中国书法传统艺术的实践与理论,对当今几乎所有书法大家的创作理念和作品风格,均作了系统深入的梳理、比较与探析。在此基础上,勤于学,砥于利,不取巧,不飘浮,徜徉流连在帖本、碑刻之间,忘我浸淫于诸种书体之中。潜心体会古今名家的神、韵、气、骨,苦心经营谋篇、布局、结体与笔墨。临池从容于法度,创作不囿于绳墨;对各家所长,既踏实学习继承,兼收并蓄,又注意消化融合,取予合宜,独辟蹊径。经过长年的坚守、究索与耕耘,他成功地完成了一个渐行渐精的过程,开始形成了自家的书法面目。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文化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保庆先生常谓朋友,中国书法和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精美、纯粹的部分。中国书法的本质是汉字的艺术,加上独特的器质和工具,使其成为中国独具、世界独特的一门艺术。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审美功能愈加彰显,其艺术魅力与日俱增,其美学价值亦日臻纯粹。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关键基因,其承载的文化传统价值不可估量。如果有一天中国出现了这样一个局面:经济现代化了,书法却失传了,我们的后代变得连毛笔字都不会写了。那将不仅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悲剧,更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奇耻大辱。

        基于对中国书法艺术的这种理解与真知,近二十年来,保庆先生已把书法实践当成弘扬中华文化的一个支撑点,变成自身的一种精神追求,化为自己的一种人生态度,视作一个中国人应尽的责任与义务。走上部级领导岗位后,他更加深刻清醒地意识到,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把毛笔字写得好一些,以期对年轻学子有所启迪。为此,他在继续坚持“四多”的同时,更加发奋苦攻,分秒必争。最近十多年来,他自知老已临至,天命难违。紧迫感和使命感鞭策着他的暮年,令其废寝忘食,席不暇暖。其拳拳之心、殷殷之情所企求的,则是通过自己的书艺实践,针砭某些时弊,为发扬光大中华文化尽到一份心力。正因为保庆先生拥有了这种书(法)出心魂、艺寓才情、情系天下的胸襟,才保证了其书艺境界的不断攀升。

        近六十年辛勤耕耘的汗水,终于浇成了正果。保庆先生今天的总体书法风格,如其人,重势尚情,磊拓大气,刚柔相济,奔放酣畅。其榜书(大字),如其骨,浑厚磅礴,雄奇清刚,舒展险劲,意态恢宏;其行书,如其气,精圆透劲,宽纵跌宕,气韵充盈,浓纤及度;其行草与草书,如其神,意融笔畅,潇洒飘逸,雅丽中透峻拔,遒健中吐婀娜,可谓气象万千,挥洒淋漓,直达入妙通灵之境。作为一个业余书艺爱好者,能有如此造诣,具如此卓识,得如此成就,实在令人感之、佩之。

        在我苦思冥想写出上面这段文字的时间里,保庆先生的人格形象和书作之影常常在我脑海中交相辉映。辗转体味间,有时竟觉得从我笔端流出的,与其说是在评析其书艺,还不如说是在探究其人品。保庆先生是一个很特殊的人,敢言别人想言而不敢之言,能成别人想成而不能成之事,常怀一颗别人口怀而心不怀的忧民之心。平生取舍,论是非不论利害,谋国家不谋家、身。保庆先生的为人、处事、胆识、才能,包括其从政、论艺、做学问,堪为一部厚重的大书。能读懂者不多,能得其要旨者很少,能洞察且可引为知音者则更寥寥。

        不揣浅陋,赘述于上,虽已穷尽拙笔,然深知难及万一。对此,尚祈识者知者正之谅之。

        四多:指多练、多看、多买(帖)、多读(帖)。

        石仁系笔名,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对外国教育、中国义务教育有深入研究,成果颇丰。爱好中国古典诗词和书法艺术,常有独到见解。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