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1月24日 星期一

    常德:农村演艺业唱响文化品牌

    《 光明日报 》( 2011年01月24日   09 版)

        在2000年以前,常德市只有桃源、石门、鼎城、澧县等偏僻山村存在少量艺术团体,表演形式也局限于唢呐、号鼓、龙狮等传统的老把式。到了2006年,带有经营性质的新型农村演艺团体开始涌现。如今,该市共有各类农村演艺团体2000多家,从业人员达10万人,年演出超过15万场,经营收入达到5.9亿元。农村演艺业的繁荣发展,已经成为常德一张精彩的文化名片。

        1月22日,湖南常德市鼎城区草坪镇跃进农庄内热闹非凡,一场农民朋友自编自导自演的迎春喜乐会激情开演。精彩、风趣的节目不时引得观众阵阵喝彩。该镇党委书记丁克刚高兴地介绍:“咱们草坪的农民歌舞表演成了常德的一大品牌呢!这些本地明星农忙时下田割稻,农闲时上台唱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还有收入!”

        这只是常德市农村演艺活动活跃的一个缩影。农村演艺业的繁荣发展,已经成为了常德一张精彩的文化名片。据统计,该市共有各类农村演艺团体2000多家,从业人员达10万人,年演出超过15万场,经营收入达到5.9亿元。

        逐渐形成一镇一品特色

        在2000年以前,常德市只有桃源、石门、鼎城、澧县等偏僻的山村存在少量的艺术团体,表演的形式也局限于唢呐、号鼓、龙狮等传统的老把式。从业人员也仅仅是逢年过节时到各地热闹一下,平时基本不演出。到了2006年,带有经营性质的新型农村演艺团体开始涌现。演职人员也逐渐固定,演员们半农半文,到了演出旺季大伙聚集起来进行演出,演出淡季就地解散回家务农。演出的场地也因陋就简,田间、禾场、院落皆是舞台。表演的艺术形式也日益丰富,曲艺说书、渔鼓、竹马灯、花鼓戏等民间文化得以传承,此外杂技、马戏、魔术以及现代流行音乐和时尚歌舞等艺术形式也得以弘扬,逐渐形成了一镇一品的特色。

        鼎城区出现了周家店镇民间铜管乐表演、饶天坪镇的舞龙舞狮表演、斗姆湖镇的腰鼓表演、草坪镇的歌舞表演等特色品牌。并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节目。鼎城区草坪歌舞团对当地婚庆习俗进行研究并编排成系列舞蹈,常演不衰。

        桃园县溪河镇龙凤戏剧团以唱汉剧、花鼓戏为主,拥有《拔火棍》、《打龙袍》等经典节目100多个。去年,澧州大鼓《查家底》获全国“群星奖”,鼎城尧天坪龙狮队在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中获“精粹奖”。

        成为当地重要的经济支柱

        近年来,一些农村演艺团体不再满足于田间地头的小打小闹,开始尝试走向市场、适应市场,谋求更大的发展,并逐步尝试职业化、产业化经营。鼎城区蔡家岗镇农民李海华创办的海燕歌舞团,与深圳星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手,全面实行了产业化运作,不断扩大演出市场,打造出了平民娱乐的文化品牌。如今,“海燕”越飞越高越精彩,在全国20多个省、市巡回演出6000多场,观众达700多万人次。桃源九溪镇的板龙源基地,成为了融演出、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文化基地,并成为了当地重要的经济支柱。

        农村演艺团体的出现,农村演艺业的繁荣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经济业态,为民间演艺从业人员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全市2000多家演艺团体中,一般演艺团体每年演出都在100场以上,年收入在15万元左右,演员年薪2万元左右;多的达到300多场,年收入在60万元以上,演员年薪达5万元。

        在鼎城区草坪镇跃进农庄的演出现场,丁克刚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鼎城草坪镇60%以上的男女青年都有登台表演的一技之长,600多人从事专业演出。全镇通过引进项目和资金,实现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500多万元,仅文艺演出一项就使全镇人均增收120元。这些演出团体的出现,还很好地净化了农村文化市场。前几年“地下六合彩”曾一度抬头,部分群众深受其害。草坪镇借助音乐团队的力量,编排了大量专题节目,宣传“地下六合彩”的危害,引导群众健康生活。

        加大扶持力度,搭建发展平台

        为了更好地呵护“农村演艺业”这张文化名片,该市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搭建发展平台。从2006年起,市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扶持20个示范乡镇文化站建设,并采取以奖代投的形式鼓励20个优秀民间艺术团体,每年举办一次鼓王擂台赛,定期举办山歌节、说唱艺术节等民间艺术赛事,推荐民间演艺团体登上大雅之堂。

        从2010年起,又设立文化产业引导资金1500万元,专门用于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在扶持的同时加大规范管理力度,引导农村演艺业健康发展。市委宣传部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演艺题材创作,加大对演艺团体的培训力度,加强对演艺人员的文化和法律知识教育。这些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农村演艺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本报记者 唐湘岳 通讯员 徐虹雨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