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1月24日 星期一

    文艺批评要驯服市场的“野性”

    李静宜 《 光明日报 》( 2011年01月24日   14 版)

        【编者按】1月3日,本版刊出《文艺批评不是工业产品》一文,对文艺批评的现状进行了反思,这引起部分读者的兴趣,纷纷发表高见。从即日起,本版推出“你说我说·我看文艺批评”栏目,刊登系列文章,多角度地审视文艺批评存在的问题,并试着提出应对之策,敬请关注。

        当下,我国文艺的市场化倾向已越发显现出来。这时,批评的在场就显得十分必要。但批评关注文艺的市场化,追踪文艺市场化的脚步,却并不意味着要以市场为风向标。

        市场化的文艺产品已带有商业特性。不计利润回报的文艺产品的公益性现象已逐渐淡化。资本的运作模式,开始不断参与到文艺产品的生产中。

        而随着文艺产业化的发展,资本的力量又会对文艺产品产生欲求,左右着文艺产品生产,从而将倾向于资本的追求,构成资本的立场。

        事实上,从眼下一些市场化的影视生产、图书出版及演出看,市场化的文艺产品其价值取向已在悄悄或部分地改变着。市场化的文艺产品,要向消费主义靠近,已更多地卸载历史的包袱和政治内涵,以缩短庙堂与民间、高雅和通俗的距离,使文艺产品具有即时的轻松和欢娱的消遣特性。

        当下不少的文艺产品,都争相采用戏仿戏说的模式。比如,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重要的生活事件祛魅,择取其中的片断,以获取最高的喜剧效果为准则,揉和时下人的喜好、口味、语言方式,希望做成一道大众乐于埋单的文艺消费大餐。

        争取受众,实现利润的最大收益,意味着会笼络受众,拉拢受众,甚至会不择手段地表现异端,以招徕受众。

        其实,文艺产品的审美标准,趋同大众口味,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以朴素、平易、幽默的风格构成其通俗性,并不为错。但在竞相逐利的过程中,一些文艺产品又往往会降低标准,出现失“度”的失格。

        比如为博一笑,通俗轻易地滑向低俗。就像某些形式的艺术,以残疾人或身体的某部位或贫穷愚昧开涮,以自我作践为荣耀取乐受众,以奚落他人为乐事迎合受众,使幽默沦落为游戏恶搞。

        招徕受众,降低标准,还往往意味着丧失原则,部分地逃逸社会责任和道德担当,甚至混淆善恶、颠倒是非,以丑为美,导致价值观扭曲。例如,部分文艺产品中,将放纵和堕落当美好爱情,将官场的勾心斗角当人生指南,将“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拜金主义当婚姻标准。

        故而,市场中形成的“风向标”,往往会因受利益的驱动,潜伏着丧失某种道德守护的危机。市场的跟风跟潮现象又十分严重,会推着“风向标”更快速地运转。因而,市场所需要的,并不一定就是批评所推崇的,批评尤其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价值体系,规范文艺市场。

        市场总会有无序、混乱的现象存在,当见利蜂拥而上,形成了不健康的审美风潮或趋势,批评就应该给予及时的抵制和校正,维护核心价值观。当通俗向低俗化滑坡,易于导致不健康的风气流行,批评就要为受众营造良好的艺术欣赏环境。

        批评不是对市场风潮的简单回应,批评还要站在审美的角度,从创作和技术的层面,给文艺产品以客观准确的阐释。

        批评应该对文艺长远的发展给予建设性的意见和本质上的观照,使文艺生产既尊重市场规律,又遵循艺术规律。只有真正的艺术价值回归市场,才能使文艺市场健康良性地发展。反之,也只有真正具有艺术价值的文艺产品,才会获得不错的市场价值,为受众所喜爱。

        批评还更应该以超越世俗的品质,从精神层面对文艺产品进行更深入的反思。介入市场的文艺批评还轻易通过媒介,将批评的文字转化成包装信息,促使文艺产品更快更广泛地进入市场,这时,批评更应该表现出一个时代的良知。

        文艺批评要构建正确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也许在眼下不是人人都很明晰的,比如,在追求消费的时代,提倡环保生活;在普遍以获取财富和权利为成功标志的当下,倡导多元的人生价值观。批评可以择取文艺产品中值得提倡的内容,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评介,使之发扬光大,使受众也从中受益,保持思考和自省的能力。

        娱乐可以是多元的,受众需要的,并不都是要获得轻薄的快意,和停留在喜剧心态的短暂麻醉中。因消遣过后,还要面对生活。若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就能改变诸如因不能坐宝马或升迁没指望之类的浮躁和灰暗心境。反之,若文艺市场多见欲望裸露、财富炫耀展览、厚黑学流行之类,置身其中,人心不浮躁才怪。

        批评之器,自古是人类自我校正的本能所需。《淮南子·说山训》中言道:“两人俱溺,不能相拯,一人处陆则可矣。故同不可相治,必待异而后成。”

        批评应站在市场的彼岸观照市场,批评不可跟着市场走。被资本过度驱赶,市场这匹马可能会日益见诸“野性”的,一定要有批评这副良辔发挥束缚之力,以促进市场化的文艺健康、科学地发展。

        (漫画/郭红松)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