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1月24日 星期一

    后亚运时代广州向幸福迈进

    《 光明日报 》( 2011年01月24日   07 版)

        欢庆热闹的亚运和亚残运会结束了,繁华过后归于平静,广东进入了后亚运时代。

        如何让亚运会发挥最大强度的光和热,不仅是一项稍纵即逝的体育盛事,而且是真正深入和惠及百姓?如何创建广州独特的亚运文化?旧城改造、河涌清污,亚运会的影响已在广州大小角落留下大批新颖的痕迹。当然,最令人兴奋自然是大批新建落成的体育馆和设施。亚运完结了,这些体育设施则长久地保留下来,成为古老羊城的一部分。“两个亚运”奠定了广州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基础,在这个新的起点上,广州将更顺利、扎实向前迈进,实现幸福广州的奋斗目标。

        广州作为中国第三大经济城市,今年1-11月,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6%,全市经济增长达12%以上,迈入经济总量超一万亿元的城市行列。“后亚运时代”广州将大力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力争到2015年,体育产业增加值超过300亿元,占广州GDP比重达到2.5%左右,增加就业岗位约6万个。

        亚运会给广州、给广州的文化产业带来了哪些影响?未来广州的文化产业如何部署?广州亚运会为广州带来了发展机遇,也是弘扬岭南文化的大好时机。广州借亚运会这个契机,通过多种途径展示岭南文化,为亚运会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向亚洲和世界推介了广州文化,推动广州文化“走出去”。后亚运时代,广州将深入挖掘广州的文化底蕴,延续广州的千年文脉,提升文化品牌效应和城市文化品位,努力把广州打造成为世界文化名城。

        亚运会留给广州最有形、最直接的收获,当然还是广州及周边珠三角地区的城市建设。“城市更大了,城市成群了,人们的距离却缩短了”成为整个珠三角地区借力亚运,加快交通建设的巨大成就。当然,交通建设只是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围绕亚运而展开的城市功能升级,也必将在亚运之后,更多发挥服务生产与生活的作用,广州及珠三角地区的发展,必将因此而提速。

        亚运会促使广州解决了纠结多年的环保难题。借亚运东风,珠三角环保一体化规划已经出炉,按照规划,广东将优先解决重大跨界水污染,产业转型升级将进入“攻坚期”。

        亚运会带来了科技进步。光纤电话点火,首度3D电视转播闭幕式,一年建成全球第二大城市数字集群共网,两个月时间完成亚运会历史上最复杂的信息技术系统部署测试和运行服务……亚运后,这张数字集群共网可作为城市公共应急指挥网,实现一网共享,一呼百应……此外,亚运会的食品安全管理,安全保卫系统等,都可作为直接服务于百姓的项目,给公共服务提供新思路。

        “后亚运”的广州,如何发展谋划?《广州2020: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为“后亚运”的广州绘制出一幅“综合性门户城市、南方经济中心、世界文化名城”的瑰丽蓝图。

        后亚运时代,广东将何去何从,如何将金子一样的财富变成惠及子孙的世代遗产。据万户居民调查网对广州市十区两个县级市的2036名常住居民进行了抽样调查显示,亚运会的成功举办使市民感受到了广州的实力和政府的努力,并激发了市民的自豪感和归属感。近九成市民表示对广州亚运后的发展有信心,九成以上市民表示愿意留居广州。“后亚运”的广州正从拓展走向优化提升,广州的“后亚运”时代更精彩。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