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1月23日 星期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

    刘耀京 《 光明日报 》( 2011年01月23日   07 版)
    位于伦敦海德公园的马克思墓前雕像

        近代以来,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近90年的历程中,中国曾经遇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归结起来,可以概括为五大基本问题:“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怎样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和“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归结为一句话: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步,它揭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规律,解决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问题,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

        1840年以后,面对逐步陷入苦难深渊的中国,中华儿女奋起而争: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然而,都没有能够拯救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毛泽东不仅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而且以这一理论为依据,形成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军事上的战略、策略,率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从此,中国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毛泽东思想之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步,它阐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阐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方针和政策,解决了“为什么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怎样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只有经过一个过渡时期,即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革命转变时期”,才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这是马列主义的一个重要观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要跨越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究竟有没有可能?中国共产党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此作出了回答。

        理论上,提出了关于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实践上,采取了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引导农民和手工业者走上了合作化的道路,引导民族资产阶级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革命理论解决了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艰难任务,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步,它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完成了从社会主义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转变。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改革开放成为时代的必然。在实践的基础上,邓小平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著名观点,并把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目标模式确立下来。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新水平;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做出了一系列新的科学判断;形成了新的科学体系。这四个“新”归为一个“新”,就是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到了新阶段,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使中国完成了从社会主义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转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四步,它揭示了新形势下执政党建设的规律,科学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完成了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转变。

        当我们迈向新世纪,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我们党又面临着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个直接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历史性重大课题。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对这一重大历史性课题的理论回应。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系统的科学体系,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执政党执政的规律及其内在联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五步,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理论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战略、发展布局、发展动力、发展目的的认识,使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反映了时代进步的要求,体现了实践发展的需要,顺应了广大人民的心愿,是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思想武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将和正在加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

        纵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我们会得到如下认识:依据时代要求和实践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入研究和回答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寻求和不断开拓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和发展的道路,由此赋予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

        (作者单位:北京物资学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