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高铁屡创奇迹,实现了从“追赶”到“引领”的重大跨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铁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高铁发展总体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中国高铁屡创世界奇迹
高铁是现代社会的新型运输方式,也是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按照国际铁路联盟的定义,新建时速250公里及以上、既有线改造时速200公里及以上的线路为高铁。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德国等18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建成高铁。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铁路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新时期,开始了发展高铁的新历程,首先在既有线提速上取得重大突破。2007年4月,中国铁路在连续五次大提速的基础上,以京哈、京沪、京广、陇海等繁忙干线为重点,成功实施了第六次大面积提速,使既有铁路具备高铁标准的线路营业里程一次达到2876公里,其中时速250公里线路营业里程472公里,达到世界铁路既有线提速最高目标值。以第六次大面积提速为标志,中国铁路跨入高铁时代。
2005年6月11日石太高铁全线开工建设,中国铁路由此拉开了高铁新线建设的序幕。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也是世界第一条运营时速350公里的高铁——京津城际高铁开通运营,标志着中国高铁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同年,时速250公里的合宁、合武、胶济、石太高铁相继建成通车。2009年12月26日,世界上一次建成运营里程最长的时速350公里高铁——武广高铁开通运营,标志着中国率先在1000公里以上长大高铁建设上取得重大突破;京沪高铁在先导段创造了时速486.1公里的世界运营铁路试验最高速,成为中国高铁引领世界的新坐标。
中国高铁深刻改变中国
高铁建设,一方面使铁路客运能力得到极大扩充,使城市间的时空距离大大压缩;另一方面使与高铁并行的既有线货运能力得到释放,推动中国铁路主要通道实现客货分线运输。这种变化,使多年来中国铁路运能紧张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且为发展货运重载、创新运输服务和产品等创造了有利条件。
高铁为加快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提供了重要支撑。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全社会客流量将大幅增加,特别是大中城市间的客流增长幅度更大。中国一条高铁年运量是目前既有普速铁路的4-5倍,具有巨大的运量优势。同时高铁还能创造城市发展新的增长点,推动中心城市与卫星城镇形成合理布局,增强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化相邻城市“同城效应”。
凭借巨大的速度优势,高铁使区域、城乡之间的时空距离得到大大压缩,能够在区域、城乡之间形成生产和市场要素快速流动的通道,促进区域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高铁有力地带动了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近年来,大量的高铁建设和运营,培育了一批高铁设计、施工、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催生了一批高科技创新型企业,高铁产业已发展成为初具规模、潜力巨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高铁使旅客出行时间大大缩短,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时间效益。武广高铁开通后,武汉到广州的列车旅行时间由11小时缩短至3小时,依据现阶段运量和单位时间劳动力成本测算,这条线路每年节约的社会时间价值达数十亿元。
中国引领世界铁路发展
中国高铁丰富和发展了世界高铁理论与实践,把世界高铁发展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中国铁路系统掌握了时速200-250公里、300-350公里、350公里以上不同速度等级的高铁核心技术和成套技术,今年通车的京沪高铁最高运营时速将达到380公里,把世界高铁运营速度提升到新水平;中国铁路建立了基于舒适度指标的成套技术体系,在世界上率先攻克了时速350公里条件下空气动力学、减振降噪、大断面车体等重大技术难题,特别是解决了高铁线路的高平顺和高稳定问题,高速列车隧道群高速交会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问题,把世界高铁运行品质提升到新的水平;中国铁路在世界上首次建立了高铁系统集成技术标准和管理体系,提升了高铁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和运行品质,有效降低了建设成本、缩短了工期,为世界高铁发展开创了崭新的技术领域。
中国高铁对世界高铁发展产生了强大的示范作用,大大提升了世界对高铁的认识。中国高铁是在全球能源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低碳经济逐步兴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同时中国高铁建设规模大、运营速度高、建设成本低、发展速度快、市场需求旺盛,因而中国高铁发展取得成功后,引起了世界各国的特别关注,产生了强大的示范效应。
本报记者 王小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