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1月19日 星期三

    深度对话

    构建全程育人的和谐德育

    全程育人,让德育扎下根来整合资源 重建立体德育

    《 光明日报 》( 2011年01月19日   16 版)
    王文湛
    詹万生
    王永和

        对话人物

        王文湛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司长

        詹万生 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会长

        王永和 上海市闵行区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

        练玉春 本报记者

        教育界有句话,叫“德育为先”。突出了德育的极端重要性。而在当前德育教学实践中,立足于解决教学中的各种具体问题,在各级德育教师团体中,“全程育人”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推动着德育教育的落实和提升。

        教书育人 德育为先

        记者:已经有一段时间,大家对于德育尤其是学校德育有所淡忘。但教育工作的实际就是育人育德。对于德育,不应该淡忘,而是要寻找探索高效的德育教育方式。

        王文湛:是的。德育的重要性不容置疑。教育和教育者的所有工作,就是教书育人,而教书育人的一个重要或者说首要的途径就是德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高度重视德育。对于义务教育,《纲要》提出:“注重品德修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对于高等教育,《纲要》提出:“着力培养信仰执着、品德优秀、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这都说明了一点——德育在教育事业中,关系重大。

        记者:德育工作重要性不必多说,关键是德育“教什么”和“怎么教”。

        王文湛:我们的德育教育,承担着培养人的历史使命。她包括了四个方面的教育: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二是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教育,三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四是公民道德意识、责任教育。

        记者:那么现阶段,主要是如何实施德育教育的问题。

        王文湛:对!德育如何实施,一直是考验学校、考验教师的重大问题。我们已经开展了长时间的试验探索,《纲要》针对这一问题,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把德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去,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要构建大中小学高校的德育体系,要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提高德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全程育人,让德育扎下根来

        记者:《纲要》明确要“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这应该是此后德育教育的一个战略方向,您作为德育专业委员会负责人以及和谐德育课题组负责人,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詹万生:德育必须落实,落实的途径就是要形成有效衔接、依次递进的德育体系。这也正是我们和谐德育学术团队自“八五”规划以来,一直承担的研究课题和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目前,我们已经在实验区实验校形成了贯穿幼教、小学、初中、高中、中职、高职、师范、大学的德育体系。在“十一五”期间,我们要努力实现学校德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横向贯通,基本建成和谐德育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

        记者:这种德育整体构建如何落实实际操作问题?

        詹万生:目前,我们正努力构建“三级”和谐德育体系。第一级是宏观层次即区域和谐德育体系的构建;第二级是中观层次即校本和谐德育体系的构建;第三级是微观层次即班级和谐德育体系的构建,这是实验教师(班主任)的任务。“三级”和谐德育体系,就是着眼于操作性和针对性,让德育真正扎下根来。

        记者:显然,在整个体系的实施过程中,班级德育体系是最基础的,实施要点在哪里?

        詹万生:第一,要建立民主融洽的师生观——和谐德育认为教师是教育主体,学生是学习主体,构建班级和谐德育体系,要体现师生双主体和谐;第二,整体优化的大德育观——学校、家庭、社会“三教”和谐,只有在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力量和谐一致的时候,学生的品德发展才是顺利的和健康的;第三,和谐有序的德育过程观——知、情、信、行“四环节”和谐,构建班级和谐德育体系,应当以传授道德知识作基础,陶冶道德情感为关键,培养道德信念作保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归结,这才是有实效;第四,全面和谐的德育内容观——政治、思想、道德、法治、心理"五要素"和谐。完整、准确、全面地理解德育概念的这五个内涵,才能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全面和谐成长;第五,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德、智、体、美、劳“五育”和谐,和谐德育提倡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教育质量观,其实质在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构建班级和谐德育体系必须紧密结合本班实际,立足地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需要,努力挖掘地方德育资源,其中包括:红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文化名人资源、英模事迹资源、建设成就资源、节日文化资源等,这样就会使德育内容亲切生动,易于取得实效。

        整合资源  重建立体德育

        记者:要全程育人,不能单靠学校,如何调动社会力量是一个重大课题。

        王永和:德育要突破,必须整合各方力量。学校教育长于言教,家庭教育长于身教、社会教育长于境教,各有不同的功能与优势。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共同配合、交互作用以取得最佳教育效果。上海闵行区重视让家、校、社三方形成德育工作合力,目前已经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和谐德育体系。

        记者:这是个非常有价值的尝试,请您详细介绍一下。

        王永和:首先,我们全面整合学校内部德育资源。学校教师队伍相互配合,借助学科教学渗透、课程改革、校园文化熏陶、系列主题活动、社会实践体验等有效途径,将课堂内外教育融会贯通,为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设定校园环境。

        其次,学校与家庭教育实现结合。闵行区成立了由区妇联、教育局、司法局、文广局等十几家单位参加的“闵行区家庭教育现代化工作协调小组”,组建并培训家庭教育兼职研究员和中华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带动全区家庭教育专门人才队伍成长。各学校还配备专兼职人员,与区家庭教育指导专家队伍相配合,通过召开座谈会、咨询会、开设网上咨询站,积极开展家庭教育的个案指导。 

        记者:那又如何利用社会力量来进行德育教育呢?

        王永和:社会是德育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德育教育成效的试金石。为此,闵行区教育局除要求各校充分利用上海市教委推荐的德育基地资源外,还独立建立了学生校外德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技能培训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寒暑假,闵行区下辖的3个街道、9个镇的303个居委会、164个村委会都要组织各种学生喜爱的主题活动.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有效地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的德育网络体系。

        事实证明:这种全程育人的体系构建,有效拓宽了德育空间,真正创造了一个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而一旦德育落到实处,德育教学就受到欢迎,其教育的效果也令人鼓舞。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