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曲一琳)如何保障我国文化利益?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教授刘士林认为,当前大多数有关维护民族文化权益的观点都未能抓住中国文化最根本的文化利益与需要。要捍卫中华文明,首先应抓住中国文化的本质——诗性文化。我们要通过培育当代人的诗性,筑牢全民族共同的精神根基,如此方能实现与外来文化的有效交流与融合,真正维护中国文化利益。
刘士林表示,中国文化是诗性文化,中国古典诗歌既是人类诗性智慧最直观的物化形态,也是中国诗性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在这个意义上,以阅读、鉴赏、研究与写作为主要形态的中华古典诗词传习,有比一般的读书与知识教育更伟大的使命和更深刻的作用。
刘士林说,正像黄宗羲当年感慨的一样:“古人不言诗而有诗,今人多言诗而无诗”。在经济全球化、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大众文化正在形成新的文化霸权主义的当下,包括中国文明在内的许多“地方经验”的文化利益与安全日益受到威胁。从中国文化最深层的诗性文化做起,为当代中华儿女打下文化与精神基础,在此基础上实现与西方文化的交流、对话、融合与互补,可以真正起到捍卫中华文明、维护中国文化权益的现实作用。为此,应通过系统化的教育制度设计和学习内容设置,使源远流长的中华诗词传习走向系统化、学科化和日常生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