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1月17日 星期一

    保险支持文化产业

    要量身定做,更要全程支持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1月17日 09版)

        提要  保险的本质属性就是提供全面的风险管理和风险保障。当前,中国文化产业企业通常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可抵押资产少,贷款融资难度大;产品创意风险大,一旦创意不符合市场需求,价值毁损严重。保险公司最重要的是要推出全风险的管理方案,提高中国文化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为30多万个文化主体装上“安全网”。

        保险与文化产业首次全面对接

        《关于保险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没有拖到2011年,而是在2010年12月29日对外发布了。通知不仅对保险业支持和服务文化产业发展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也表明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为2010年的“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画上完美的句号。对此,文化部副部长欧阳坚评价说,“保险业对文化产业的支持,是建立健全多渠道、多层次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不可或缺的环节。”

        虽然这个通知是保险业支持文化产业的首个专门文件,但保险与文化产业的对接却早已在业界破冰尝试了。十年前,“三大男高音紫禁城广场音乐会”即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为演出活动提供1.1亿元的责任保险,开启国内保险企业为大型演出活动提供保险的序幕。尤其是中国文化企业“走出去”,掌握的第一个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项目就是“签订保险合同”——中国的杂技、功夫走出国门,都要遵循国际演出市场的“游戏规则”,如约签订详尽的保险合同;天创国际演艺公司坦言多年来《功夫传奇》的海外巡演中,他们与外国演出商谈得最多的就是怎样为武术演员上保险。

        “保险机构要积极推进文化产业保险的创新发展,努力开发适合文化企业特点和文化产业需要的保险产品,逐步建立文化产业保险市场运行机制和制度。”中国保监会主席助理袁力希望能看到更多的有中国特色的服务文化产业发展的保险产品,保险资金和文化产业直接融资。他相信,保险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将开创文化产业繁荣和保险市场发展的双赢局面。

        11个险种为首批试点险种

        或许人们还记得2006年在齐秦北京演唱会上的那场意外,乐手黄建福坠台身亡。不幸之中万幸的是,齐秦北京演唱会包括齐秦本人、乐队队员以及制作人员,一共投了1000万元人民币的保险额,而黄建福家人获得了30万元保险金。

        像这样为文化产业“量身定做”的保险产品在中国文化领域并不鲜见,比如在影视剧制作中常为烟火、武术人员投保,虽然保费不高,有的只有100元,但一旦出现意外能得到5万元的赔付。

        在现有传统财产保险业务的基础上,保监会和文化部共同组织开发、分批确定文化产业保险险种,并推进有关试点工作。首批试点险种有演艺活动财产保险、演艺活动取消保险、艺术品综合保险、文化企业信用保险、文化企业知识产权侵权保险等11个险种。

        中外名人文化产业集团董事长陈建国表示,首批11个险种对文化企业来说,应该是很适用也很容易推广的险种,为文化企业筑起一道安全屏障。

        风险管理要贯穿文化产业全过程

        在国外,影视制作的产品制作前期,为了保障影视剧制作完成,投资商一般要求生产企业购买制片的履约保障保险,成本占到制片预算的2%左右。保险还贯穿于好莱坞影视制作的全过程,在作品制作的中期要提供演员的人身保险等等,在制作后期也有相应的保险,在流通环节还有知识产权保护和出口信用保险……

        “有风险才有保险”,瑞士再保险集团公司中国执行总裁魏希霆如是说,保险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市场化程度越高,风险种类和涉及的领域就越广泛,保险发挥功能作用的空间就会越大。文化产业在中国刚刚兴起,就可以从那些文化产业发育程度高的国家,借鉴许多成熟的经验。在那些国家,保险已经渗透到文化产业多个领域,可以为文化产业提供多环节、全流通的风险管理服务。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为首批试点经营文化产业保险的三家保险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王和副总裁表示,保险的本质属性就是提供全面的风险管理和风险保障。当前,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面临多方风险:文化企业通常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可抵押资产少,贷款融资难度大;产品创意风险大,一旦创意不符合市场需求,价值毁损严重。所以,保险公司除了要为中国文化企业量身定制一些险种外,最重要的是要推出全风险的管理方案,提高中国文化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为中国30多万个文化主体装上“安全网”。

     本报记者 张玉玲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