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1月17日 星期一

    产学研用合作:创新的“母机”

    作者:马德秀 《光明日报》( 2011年01月17日 16版)

        ●教育、科技、人才三大规划三位一体,共同构筑了未来中国竞争力的基石。

        ●新兴产业的核心关键技术,我们不仅买不起,更是买不到。

        ●推进产学研用合作创新,关键要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功能和政府的主导作用。

        我国经济经过持续三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在经历了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两个阶段之后,必须向创新驱动转变,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既代表着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着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如何通过产学研用合作创新推进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是时代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提出的新要求。

        新兴产业带来新机遇

        当前,全球正在进入创新驱动的新时代。科技与教育对于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越来越凸显。

        近来,我国先后颁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上06年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教育、科技、人才三大规划三位一体,共同构筑了未来中国竞争力的基石。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创新人才和自主关键技术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要素,而产学研用合作创新是培育这两大核心要素的“母机”和“加速器”。现实需求与历史经验表明,产学研用合作创新最有利于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我国已经提出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到2020年,力争达到15%左右。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是科技与经济制高点的竞争,是决定国家未来发展的竞争,因此,新兴产业的核心关键技术,我们不仅买不起,更是买不到。迫切需要我们以新的体制机制,推动高端产学研用合作创新,以潜在的市场需求为导向,有效整合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促进学科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加强前瞻性技术研发,在最有基础、最有可能的重点领域突破核心和关键技术,努力抢占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产学研用促进新兴产业发展

        面对创新驱动时代的新特征和国家加速发展新兴产业的新战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充分发挥学科、科技和人才优势,通过产学研合作创新促进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打造高端产学研用合作创新平台 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既是研究型大学内在的学术追求,也是大学社会价值的重要体现。上海交通大学在新能源领域,与中国核工业集团、广东核电集团等企业合作,建设核电研究院;与国家电网公司共建智能电网研发中心。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与航天科技集团共建航空技术研发实验平台;与铁道部合作开展大规模铁路建设和铁路技术装备现代化科研合作;与中海油共建深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成为新兴产业的“创新源”和“孵化器” 新兴产业是建立在一组重大技术突破的基础上,并需要一个庞大的技术群作为支撑才能发展起来。单靠一两项产学研合作或技术创新,很难带动一个新产业的发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发展集群式新型产学研战略联盟,实现“抱团创新”,更好地推动产业升级。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市合作共建上海紫竹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瞄准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健康医疗等新兴产业,建设集知识、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为一体的技术创新与转移大平台。

        为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创新人才严重不足是制约新兴产业发展一大瓶颈,高水平研究型作为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要切实担负起为新兴产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国家任务。上海交通大学把产学研合作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新模式,积极引进业界的著名研究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聘请了135位兼职博士生导师,其中有31位院士;与宝钢等国有大企业建立人才培养校企联盟,在联合培养、科研合作、实习实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常态化、制度化的合作。此外,采用超常规的举措,成立核科学与工程学院、航空航天学院、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大力培养新兴产业的紧缺人才。

        引导创新要素向新兴产业聚集 当前,产学研合作面临着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合作各方价值追求存在分歧等问题,针对现有体制下现实难题,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敢于从学校内部着手,创新体制机制,突破制度性障碍,引导创新要素向战略新兴产业聚集。上海交通大学与国有大企业合作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探索互利共赢的新路,学校26位“千人计划”中有2人是与中海油联合引进的。

        为产学研用营造良好环境

        推进产学研用合作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要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功能和政府的主导作用,协调产、学、研、用各方的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地解放科技生产力,实现科研产出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重点突出以下三方面的政策举措:

        加快制定《产学研合作促进法》。通过立法来突破目前面临的体制机制、合作模式、以及人才培养三大方面的障碍,尤其需要确立必要的准则,规范和约束合作行为,界定各类合作主体的职责和权益,建立共同投入、成果分享,技术、市场、管理等风险分担的机制,从而促进和推动产学研用合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逐步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用支撑体系和长效机制。做好四个工作:一是建立产学研用结合统筹协调机制;二是制定产学研用专项扶持政策;三是设立产学研用合作专项引导资金;四是大力扶持培养中介服务机构。

        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多元化的产学研用合作创新。开辟多种渠道实现学科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鼓励和支持研究型大学与行业龙头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强合作,建立高端产学研用战略联盟和联合研发机构、建立面向战略性新兴的实体性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共性技术研发平台。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教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