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1月15日 星期六

    中美两国需要继续深化文化交流

    ——“第二届中美文化论坛”述评(上)

    贾磊磊 《 光明日报 》( 2011年01月15日   08 版)

        由中国文化部和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共同主办的“跨文化双边对话——第二届中美文化论坛”,不久前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举行。论坛双方明确了中美文化交流所拥有的坚实历史基础和通畅的现实通道,进而提出了中美文化交流的伦理起点与历史起点,以及中美文化的沟通与互动的基本原则。论坛为进一步深化中美两国的文化交流,开辟中美文化合作的新境界,迈出了坚实的历史性步伐。

        作为此次论坛的主办方中方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在论坛的开幕致辞中指出,中美两国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但两国人民之间开始交往的历史已有190多年。今天的中国处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发展时期,开始以开阔的胸襟和高远的目光吸收世界优秀文化,包括美国电影等在内的多种文化产品进入中国民众的视野,美国当代艺术也越来越为中国人民所熟悉及借鉴。中美文化交流正在迈向一个不断升华的历史时代。它不但沟通两国人民的情感,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信任,还对维持中美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地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论坛的美方主席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主席吉姆·利奇也是美国亚太事务委员会主席及中国事务的执行主席。他在论坛的致辞中说:“19世纪的美国诗人沃尔特·惠特曼曾经说过,他有一个梦想,他希望有一天全世界的诗人还有诗歌有机会聚集在一起,集合所有的个人及其作品,一起为世界带来和平。”

        世界上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究竟能不能相互理解,如果可以,那么它的途径又在哪里呢?北京师范大学影视艺术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于丹教授认为,中国的文化思想在今天,至少有三个方面可以和美国文化对话:其一,中国儒家孔子所提倡的作为君子的方式,提供了一种个人融入社会取得自律的可能;其二,中国提倡和而不同,和谐的前提是尊重不同的个性,每一个人不同的取向,融合在社会中才是一种正确的文化选择;其三,中国儒家提供了一个知行合一的伦理起点,可以实现个人生命经验平衡和提升的一种现实方式。

        (本文作者系中国研究院院长助理、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