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1月13日 星期四

    我的诗趣

    廖 奔 《 光明日报 》( 2011年01月13日   12 版)

        我非诗人,却与诗结缘一世,且终生受益,细想来,皆因爱诗中之趣也。

        十三岁那年“文革”,学习断了,追着时风满世界疯。时风流行励志警句,来源多是毛主席诗词、鲁迅佳句、文豪格言,还有不知道哪儿来的各种对子,于是少年少女人手一笔记本,互相传抄,聚沙成塔,都成了聚宝盆,什么“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当然也有“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之类,不问良莠,不知来源,一概照收——有的本子我收藏至今。偶尔有应付场面的需要,自己比葫芦画瓢也瞎凑过几句,就颇受人的“青眼”,于是欣欣然觉诗有趣。想来我这一代蛮荒少年的诗歌启蒙,大约多是由此萌发,虽然对其中趣味有无领悟及领略程度人各不同。

        下乡无聊,写诗除闷。其时小靳庄群众诗歌运动兴,我因不满那些口号诗的少文乏采,扒出几本旧诗集来描红,于是贺敬之的阶梯诗成了模仿母本(那时还不知道什么马雅科夫斯基),但心里却更爱其《桂林山水歌》的情调:“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喜欢李季以比兴起势的信天游对句:“山丹丹开花红姣姣,香香人材长得好”,时常也学着瞎诌一气。又沉醉于阮章竞《漳河水》的清丽:“漳河水,九十九道湾,层层树,重重山。层层绿树重重雾,重重高山云断路。”彼时不懂什么双声叠韵、复沓回环,只会仿效其路数,如写首《抢场》诗,开头是:“阳艳艳,焰焰阳,焰焰阳烤香新麦场。”自觉颇有味道。后又读李瑛诗,喜其警语冷艳,学出来似这样:“年年秋后,那讨租的车辙都把你的胸脯压裂;从你金黄的谷仓里,夺去那一点点可怜的欣喜。”(《邵桥村》)就是在这种懵懂的学步状态中,不知不觉却得到了选字炼句状物造境的语言训练,恢复高考时竟助我考进了中文系,此乃追寻诗趣之无心插柳也。

        那时不懂格律诗,无知无畏,与人送别,竟然也冒出伪律诗,被大学教书的父亲骂为“胡闹”,要我撕毁,心中着实不服。上了大学才知五言七言、古体新体之别,又由诗入词入曲,新诗便作不出了。中间也曾“朦胧”了一下,挣扎不出,遂终止。以后长期在工作中颠簸,诗情渐行渐远,古体偶有作,又心中标竿过高,大率作出即毁弃。何种标竿?其实也没什么特别,追求意境而已。何谓意境?所谓象外之象、境外之境也。如马致远【天净沙】小令,只见白描,不假词令,写作者眼前景,道人人心中情,遂臻上乘境界。明清诗人众矣!唯纳兰性德得以重起宋词,皆因他能把握住此旨。且看他【长相思】句:“山一重,水一重,身向榆关那边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尽乡音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言外之意难尽,弦外之音不绝,品咂起来余味无穷。又喜欢诗中画、画中诗,作小令《古刹竹》,似见效果:“剑叶爽清结字,碐磳直节如刺,密处布浓荫,不弃荒禅古寺。何似,何似,晕起一洇墨渍。”诗中画意,君或能察之?楹联似乎作得有进步了,如《北京》:“社稷坛土玄五色天坛地坛日月坛坛坛生五色,什刹海水映七晖后海前海中南海海海泛七晖。”而将锻诗之力移之于行文撰述叙事编剧,则一生工作学习无处不受益。

        当然,新诗还是作的,虽已如凤毛麟角。引一首《冲浪——给改革者》以见意:

        直线对涡流的切割/力向阻滞的轰击/轻叶一片/刺出锋利的滑迹。

        月球诱引来潮汐/大洋鼓荡起呼吸/风驱赶着波堤/将能量朝这里凝聚。

        箭般地射出/掠过覆没的边缘/把狂涛甩向身后/就能够尽情嬉戏。

        ——没有速度/你无法跃起/没有大潮/你无法挺立。

        语言虽直白,语意有蕴藉,表述虽浅拙,表意或深幽,自以为是也。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