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月12日电(记者靳晓燕)走进大学、走进研究室,与科学家对谈,钻研相关科技课题已成为更多中小学生的一种学习生活。今天,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雏鹰计划”中的一项内容——科技资源转化为创新教育课程在北京五中分校举行。
触摸科技前沿,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雏鹰计划”是面向北京市中小学开展的创新教育新模式,旨在将科技资源转化为中小学创新教育课程。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土壤污染和土壤修复、食品安全与健康、昆虫资源调查与利用、城市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在常人看来高深和前沿的科研课题已经有不少转化为中小学创新教育课程。
学科教学参考“雏鹰计划”转化的科技成果,优化课程资源,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前沿成果及时更替教材中滞后的内容,使有限的课堂收益无限放大。
北京五中分校教师韩竹告诉记者,学生们调查研究发现的“现行吸尘器对室内空气的二次污染给人体健康造成的伤害远大于它的清洁效果”受到了科研院所的关注。目前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同学们正尝试改造现有的吸尘器。
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副院长张铁道表示,学校课程已经并不完全局限于教科书,甚至也不局限于学校内部。学生做研究性学习,重要的不是要取得什么成果,而是面对没有现成答案的课案,要去探究。这样一个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真正的学习过程,带给学生的是更丰富的培训和成长历程。在研究创新人才培养时,重要的是关注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只有在这一点上有所突破,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才会“水到渠成”。我们要努力搭建学校需要的、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脚手架”,使得学校敢于在教学空间搭建,让学生去攀、去爬、去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