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1月13日 星期四

    走进兵工集团看变化

    《 光明日报 》( 2011年01月13日   10 版)

        22年没有出现一例因质量问题发生伤亡事故的北奔重卡,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变速器,已成功中标航天探月工程的月球车项目,打破国际垄断的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近日走进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些科技产品项目的生动介绍。

        从最初的员工47.6万人精简到30万人以下,销售收入由233亿元增长为2360亿元,由亏损27.6亿元改变为实现利润71.7亿元。在短短的11年间,兵工集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结构调整,产研加快结合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军品任务大幅缩减,许多企业一度陷入极为困难的境地,连年亏损造成职工生产生活难以为继,军工人才流失严重。

        面对企业生产的困境,兵工集团在保障国家国防安全生产能力的同时,积极创新思路,确定军民融合、军民互动式的发展模式,成功走出一条推进和实施军民两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之路。

        兵工集团的内部结构相对滞后曾是制约集团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因素之一。为了更好地促进产研结合,尽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从2009年开始,兵工集团通过“研发一批,兴建一批,改造一批,重组一批,并购一批,退出一批”的举措,进行了一系列的产业结构和整体布局上的调整与改革。

        兵工集团首先在集团总部进行了职能转变和机构调整的改革,强化了“企业化集团总部”的核心功能和企事业单位在集团战略和价值观引领下的自主作战能力。在专业化子集团的重组过程中打破了以前研究所和企业分立的产研分离模式,在子集团内部逐步建立起以研究所为研发中心,以企业作为产业化中心的科技创新链,以形成创新—知识—产业—价值—再创新的良性循环。

        截至目前,共有18个专业化的子集团挂牌成立并开始运转,集团公司的重组效益已经显现。

        人才战略,搭建创新阶梯

        近年来,兵工集团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上、在提高整体队伍素质方面有一套完善的机制。

        为了促进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坚持培训学习、鼓励技能创新,集团公司每两年举办一次集团公司级职业技能大赛,建立了“工艺创新、技能培训、考核升级、技能推广”四位一体的技能人员职业能力提升机制。这些激励机制极大地促进和提升了技能员工队伍的素质。

        对于具有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兵工集团秉承了人才分类发展理念,着力打造“职业技术专家”,引导和激励科技人才安心于科技岗位、成就于创新事业。这一机制打破了高科技人才大量流向行政管理岗位而导致的技术专家缺失的困境,保证了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的不断进步。

        为了进一步激励人才的成长,兵工集团还建立了“成员单位科技骨干-成员单位级科技带头人-集团公司级科技带头人-中国兵器首席专家-国家两院院士”五级职业发展岗位序列,搭建了科技人才职业化发展的成长阶梯。

        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国清表示,在“十二五”时期,集团公司会继续坚持深入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技术创新体系策划和顶层设计能力,在持续的技术学习和技术积累过程中培育核心技术,加强开放式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在整合国内外创新资源中放大自身优势,进一步完善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推动技术持续创新和进步。

        本报记者 刘书永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