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
近日有媒体曝出,河南省林州市为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从今年1月5日起开始停止集中供暖,停暖面积达20万平方米,并殃及部分医院和学校的供暖。消息一经公布,立刻引发社会的高度关注。本报为此专门采访了有关专家,解读事件本身及其引发的思考。
许光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
下达减排指标不能搞“一刀切”
本报北京1月12日电(记者温源)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今天表示,节能减排指标在层层下达过程中要进行科学测算,要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下达不同的指标任务,不能简单搞“平均主义”和“一刀切”。
许光建分析,“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确实是一项约束性目标。在临近任务兑现时发生的“拉闸限电”、“停止供暖”的做法表明,由于缺乏科学的测算和论证,节能目标在各级政府层层下达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到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甚至也不排除有的省市实行简单的“平均分配”、“一刀切”。
许光建说,有的地方不惜拿企业开刀,搞“拉闸限电”;有的地方不愿意停企业的电,就在居民“停暖”上“做文章”。无论有多大政绩考核压力,这些牺牲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做法都是与党和政府重视和改善民生的宗旨相违背的。
许光建认为,今后各省市在分配节能减排指标时,要充分考虑到所辖各区县的实际情况,进行有弹性、有区别地分配,任务量如何测算最合理,下达目标怎样分解更科学,都需要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反复测算后再实行。他建议,不再分地区而是分行业进行分配和考核。
齐晔(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为减排而停止供暖是本末倒置
本报北京1月12日电(记者温源)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齐晔今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河南林州市的这种做法无疑是本末倒置、因噎废食。他认为,“十二五”期间我们下达减排指标的方式将融入更加合理有效的市场手段和相应激励措施,弥补过去单一行政手段的不足。
据齐晔介绍,“十一五”期间是我国首次将节能减排任务做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各地政府工作中,在具体目标分解过程中,考虑到实际情况有别,各地分配的目标任务也不尽相同。但因为时间短、任务重、经验有限等原因,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分配不够科学合理的地方,甚至出现伤害企业和百姓利益的情况,这暴露出个别地方政府存在为完成任务“头痛医头”、流于形式的施政弊病。
齐晔指出,科学下达减排目标,要综合各地的减排潜力、技术水平等情况统筹安排;其中减排潜力则要依据当地能源利用、制造业结构、交通状况、生活能耗的实际水平,并结合单位GDP能耗和碳排放强度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