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1月11日 星期二

    辽宁2.3亿建设农家书屋

    每村藏书1500册 覆盖全省超万个行政村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1月11日 06版)

        本报沈阳1月10日电(记者毕玉才 本报特约记者刘勇)近日,记者走进辽宁省海城市腾鳌镇接官村,100多平方米的农家书屋里挤满了人。图书管理员金迎丽告诉记者:“我们这有20多本养狐狸的书,从书屋开张到现在,就没在书架上呆过。”年过半百的杨梦艳老人手里拿着一本养狐的书,说:“以前咱是出门打工没体力,在家经营没技术。村里建了农家书屋,我们老两口养了60多只种狐,去年收入超过十万元。”

        辽宁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谌纪平对记者说:自2008年以来,辽宁共投资2.3亿元、完成了覆盖全省11762个行政村、惠及3000余万农村人口的农家书屋工程,比原计划提前了5年,许多农民从“书屋”里发现了“黄金屋”。

        “精神粮仓”政府建

        农家书屋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由政府统一规划和实施的五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之一。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陈政高省长亲自主持省长办公会,专题研究包括农家书屋在内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明确要求用三年时间提前完成任务。省委宣传部、省财政厅、省新闻出版局联合印发了《辽宁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责任主体,确定了建设标准、工程进度和资金来源。全省14个市都由党政主管领导挂帅,省财政负担了每个农家书屋的近一半资金投入,一方面缓解了市、县财政压力,另一方面也调动了市、县政府的积极性,从而确保了农家书屋建设任务的如期完成。

        记者从省新闻出版局了解到:2008年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之前,省里曾做过一次摸底。当时,每个行政村平均拥有书架不到1个,藏书不到345册,现在每个村藏书都达到1500册以上。图书品种、数量、总价值均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的农家书屋出版物配置标准和要求。

        “文化大餐”专家配

        岫岩县洋河镇青年农民李庆通,以前养猪用的是老办法,把“小猪养成老猪”,一年到头,一算成本,除了省下一堆粪,基本赚不到钱。村里办了农家书屋后,他按照书里介绍的方法饲养管理,不仅猪膘长得快,出栏时间也比原来缩短了一半,每年收入超万元。

        谌纪平告诉记者,出版物选配和采购是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核心内容。为使农家书屋的出版物更贴近农民需求,我们先是以新闻出版总署推荐的目录为蓝本,结合我省农业生产特点、农村生活实际和农民阅读习惯,编制全省农家推荐书目;再向有关出版单位征调入选推荐书目的出版物样本实物,组织农业专家、乡村干部和农民代表进行评审,淘汰不适宜、不实用的出版物;然后,由各市结合本地实际,在该目录范围内选定和采购所需出版物。事实证明,这种“全省统一招标,各市分别采购”的做法,既节约了财政资金,又保证了书屋建设质量,更重要是较好地实现了不同地域间农家书屋藏书的差异性配置,满足了各地农民读者的多样性阅读需求。

        小书屋改变农民生活

        盖州市九垄地镇九垄地村农家书屋刚刚建成不久,就迎来了当地最有名的辽剧团,一幕精彩的辽剧在100平方米的室内场地上演,近百名农民群众看得如痴如醉,有文艺专长的村民纷纷上台表演自己的拿手节目。

        该村村支书说,有了农家书屋,村民们在节假日和农闲时,已不再沉迷于打扑克、玩麻将了,因为来到书屋既可以看书看报,又可以欣赏文艺表演,农家书屋正在影响和改变着他们的生活。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