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1月11日 星期二

    中国究竟可以承受多少车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1月11日 16版)
    图为近日,北京市东三环国贸桥附近,道路拥堵,车辆密集。赵冰摄

        1月10日下午3时30分,北京职工之家C座报告厅,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信息发布会。现场巨大的橙红色投影屏幕上亮起一行黄色大字:“中国汽车产销刷新世界记录”。屏幕上同时显示这样的数据:2010年产量1826万辆、销量1806万辆。这一刻将载入汽车业的史册。

        然而,寒冬中的北京街头,每一个生活在现实中,并为生存而奔忙的人,都不可能将拥堵的车流看作一道城市的风景。虽然有人说堵车是经济繁荣的一个标志,但堵车在更深层的意义上就是生命的无价值消耗。

        ①汽车保有量向1亿辆迈进

        2010年12月23日下午,北京市综合治堵方案刚刚落地,汽车专卖店的短信就出现在许多人的手机上:“温馨提示,本店今天营业到24时,欢迎惠顾。”为了在最后一个不用摇号的日子买到新车,很多北京人应约而至。粗略估算,这一天,有8000多辆新车成交。23日灯火通明人声喧嚣的4S店,随着24日凌晨的到来人去车空冷冷清清。

        转瞬之间冰火两重天的场景转换定格在北京的冬夜,也让汽车业对未来的市场走势产生种种的猜测和想象。

        今年车市将会怎样?

        “今年汽车市场10%左右的增长是可以期待的,尽管考虑到刺激消费政策的退出和北京综合治堵可能引起其他城市效仿的因素,但我们预计2011年中国汽车产销仍会超过2000万辆。”新华信汽车营销经营解决方案副总经理郎学红告诉记者:“这种判断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国汽车市场增长的社会经济动力依然存在。”

        在郎学红看来,过去十年是中国汽车业的“黄金十年”,从年产销200多万辆到1800多万辆,年均增长达到24%,建立在经济快速增长和居民消费水平大幅提升基础上的汽车业强劲增长使中国汽车保有量连着上台阶。

        按照公安部交管局发布的权威数据,截至2010年9月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1.99亿辆,其中汽车8500多万辆。这其中还包括大约1500万辆低速货车,也就是农用车。如果减去农用车,我国汽车保有量实际上是7000万辆。加上四季度的新增保有量,201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已经接近或超过世界第二日本,目前日本汽车的保有量为7400多万辆。

        由于中国新车购买者很多是第一次消费,而且汽车使用时间长,每年汽车的报废量只有二三百万辆,而美欧等国在购买新车的同时大量报废旧车。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位于世界第一的美国汽车保有量由2.5亿辆降至2.46亿辆。

        相比之下,中国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和赶超速度将是惊人的。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王富昌预计,到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2亿辆。中国汽车产业乃至整个中国经济、中国社会都将面临一场大考。

        ②头上的天脚下的地能容多少车

        中国的公路建设经常传出捷报。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6.5万公里,10年间年均增速为5千公里,但人均拥有的道路面积仅12.8平方米,每年增长的道路面积几乎都被同时增长的汽车占有。

        虽然城市道路每年都在加宽和新修,但难以匹配增速更猛的汽车保有量,堵车日渐成为普遍现象。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交通拥堵愈演愈烈。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继孚曾表示,2010年上半年,北京市机动车平均每日净增1900辆,按此趋势,2015年,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将达到700万辆,平均时速将低于15公里,这样的日常速度比我们现在所经历的最堵时候还要慢。

        车辆快速扩张带来的道路矛盾还不仅体现在堵车上。

        “莫买车,停车难。大小车,停满院。放不下,停路边。停车场,死要钱。”最近网上流行的“最给力的三字经”调侃着停车难说出了许多人的无奈。

        按照国际城市建设经验,停车泊位应达到机动车保有量的1.1至1.2倍,北京停车位缺口在30%-35%。由于公共停车位不足,占用道路停车成为普遍现象。居民小区内毁坏绿地乱停车,业主间抢车位,业主与物业的停车纠纷不绝于耳。停车费近年来上涨不断,但汽车不是自行车,停车是刚性需求,不可能因为停车费贵就将汽车扛回家。

        而环保也是目前的一大难题。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副司长刘志全在2010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发展论坛上指出,目前全国约1/5的城市大气污染严重,113个重点城市中1/3以上空气质量达不到国家二级标准,机动车排放成为“元凶”。

        环保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机动车排放污染物5143.3万吨,其中一氧化碳4018.8万吨,碳氢化合物482.2万吨,氮氧化物583.3万吨,颗粒物59.0万吨。

        ③中国的石油可以喂饱多少车

        1月1日5时48分,中国北方严寒的漠河,黑色的油流注入了兴安镇的储油罐内,中俄原油管道投入运行,标志着中国东北方向的原油进口战略要道贯通,每年将有1500万吨原油通过该管道输进中国。这对于长期依靠海路进口原油的中国来说无疑是解困之举。

        “汽车工业可以带动钢铁、机械等多个产业的发展,但我国汽车保有量不宜过高,因为这必将推动石油进口量的增加。”国家发改委能源所专家直言。

        2000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仅6000万吨,对外依存度刚刚触及30%。然而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汽车保有量的急速上升,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也在水涨船高。国家发改委2010年12月28日发布消息称,1至11月份,我国已累计进口原油2.18亿吨,同比增长19.8%,预计全年石油对外依存度约为55%。

        中国石油大学副教授郭海涛告诉记者,从美国的经验来看,汽车用油的消耗是无限制的。由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与汽车普及同步,目前控制石油消耗的最大障碍在于汽车用油的增长。

        郭海涛的研究表明,2008年中国消费石油总量3.6亿吨,汽车保有量6500万辆,汽车石油消耗总量约为1亿吨。如果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达到2亿辆,消耗原油将达到2.4亿吨。“这已经将技术进步带来的单车能耗下降考虑到了,是按照2020年乘用车燃油经济性比2008年下降20%计算的。”郭海涛说。

        2009年全球石油产量35.25亿吨,其中美国消费了20%,中国消费了10%左右。预计2020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可能达到4亿吨。

        目前,美国每千人汽车保有量是700辆,欧洲是400多辆,可中国千人只有50多辆。如果中国的汽车保有量超欧赶美,意味着6亿多辆汽车将在中国的大地上行驶。在传统模式下,仅仅喂饱这些车就需求目前美国全部的用油量。中国对石油的需求将“震惊”全世界。 

        2010年3月22日,英国政府前任首席科学顾问大卫·金称,全球石油储量被大大高估,最早到2014年,全球石油需求量将会是供应量的三倍。油从何来?

        ④靠什么才能够冲出车的“围城”

        “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钱钟书大师对婚姻的经典话语用在当今纠结于买车用车的普通人身上,真的很恰当。

        2010年深秋新疆的一场冻雨,使一些瑟缩在街头搭不上公交的人一咬牙成为“有车族”。但据报道,高昂的使用费和保养、停车等麻烦事使一些人不堪其扰,买了没多久的车又被送到了二手车卖场。

        已经连续多年,中国交通事故的死亡率高居世界第一。目前,在大中城市,人与车的矛盾在不断上演。没车时怒斥开车人横冲直撞,有了车后又谴责行人骑车人不守规矩是一种常态。根本原因在于,落后的交通,城市设施规划的落后、管理不到位,使每一个普通交通参与者都成为受害者。

        于是,进“城”、出“城”,人们在“城”内外徘徊,寻找快乐又茫然无措。

        从世界范围内看,汽车保有量也不是一味在往上走。预计到2020年美国汽车保有量还将进一步减少2500万辆,日本的汽车保有量也在逐渐减少。专家认为,不能把这仅看做是经济衰退引发的暂时现象,这可能与人口下降、油价上升、消费者开始疏远汽车等因素有关。

        但对于限制还是鼓励汽车业的发展,各级政府层面同样面临难以冲破的围城。因为汽车产业的发展与GDP、就业和带动相关产业紧密相联,也与人们的幸福生活相关。

        2010年第五次汽车产能调查情况显示,2015年全国汽车产能将超过3400万辆。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指出,车企的快速扩张式发展加剧了产能过剩的风险。

        而产业扩张的背后是各方纠缠不清的利益。

        一个最新消息是,截至1月8日,北京参加车牌摇号者超过了21万人,希望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仍是大家的美好梦想。

        一定会有正确的战略破解车的围城。一个明确的方向是新能源、科技进步。按照规划,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将达到千万辆级。在治理拥堵、停车、污染等方面政府也在酝酿更多破“城”之道。

        郭海涛则建议,国家应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重新审视汽车工业的地位,将过快的增长降到合理的水平。“目前中国的汽车业还是传统制造业,作为支柱产业,汽车近几年的超高速增长在拉动经济的同时面临环保、能源和空间的制约。如果下大功夫发展低碳的新兴服务业创造财富和就业,完全可以弥补汽车业速度适度下降带来的损失。”郭海涛强调,“国家需要战略抉择。”

        本报记者  张翼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