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方某市规划局就一起“绿地变高楼”事件举行了一场听证会。面对居民种种犀利的提问,相关官员避而不谈,最后不顾现场居民的强烈反对,单方面宣布会议结束,离席而“逃”。官员被民众犀利提问硬生生“气”走,网友称之为“最给力”听证会。
听证会本意应该是相关部门通过听取各方的意见和看法,对听证事项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从而为正确的决策提供依据。可在这场听证会上,相关部门的代表却玩起了“躲猫猫”,甚至不顾抗议,单方面终止会议,这样的做法完全违背了听证会的初衷。
从听证会的情形来看,会上的犀利提问出乎相关部门的预料。相关部门的“如意算盘”,大概是找一些居民代表凑凑数,让他们支持自己的决定,可没曾想,居民非但没有配合,反而主动发难,将听证会上的官员驳得哑口无言。显而易见,对于听证会,相关部门心不在焉、敷衍了事,而民众却是认真对待、充分准备,相形之下,前者自然措手不及、理屈词穷,后者自然理直气壮、义正词严。
相关部门在听证会上的尴尬遭遇,暴露了他们准备不足,但即使如此,这也不是逃走的理由。作为政府部门,规划局应该比群众更了解自己工作范围内的公共事务及其相关法律规定,也应该在听证会召开之前作好两手准备——如果民众支持,该怎么样;反之,又该怎么样。然而,遗憾的是,相关部门在会上却是左支右绌,甚至被民众指出引用法条错误。这样的听证,岂不是自取其辱?
那么,是什么让有的干部对听证会掉以轻心,是什么让他们准备不足?也许,在一些干部看来,听证会不过就是走走形式,开不开没有什么两样,最后还不是以有关部门的意见为准。恐怕正因为如此,他们就没有把群众放在心上,也根本没想听群众的意见。而且,我们的不少干部现在似乎已经没有一点雅量。群众说的和他们对路,他们才听得进去;群众要是说一些批评意见,他们就一点也听不进去。这样的干部,怎能办好听证会呢?
目前,各地有不少听证会是经有关部门“精心准备”的,听证代表也是由有关部门“精心挑选”的,所以常常会出现听证代表100%同意的现象。但这样的听证会不是群众所需的,也少有参考价值和实际意义。事实上,听证会上出现唇枪舌剑是件好事,至少意味着不同意见能够交锋。在一些公共事务上,既然群众有反对意见,相关部门就应该好好听听。如果群众说得有道理,就应该认真采纳并加以改正;如果说得不对,就应该向群众解释清楚。听证会就是这样一个好渠道,哪能离席而“逃”呢?我们希望,不管什么样的听证会,群众的犀利提问应该多些,相关部门的准备和应对也应该更充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