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1月10日 星期一

    文明:起步自脚下

    杭州曾接连发生的飙车惨案,震惊全国,也重创了杭州市民的心灵。接受教训后的杭州人明白,经济巨人绝不应是文化和文明的侏儒。

    《 光明日报 》( 2011年01月10日   11 版)
    向随意并道的行车不文明行为说不。朱慧卿绘

        元月5日中午,杭州万方图书有限公司物业部经理高筱琴照例穿过体育场路去对面吃饭。正在行驶的一辆公交车见她欲过马路,即在横道线前停住,高筱琴微笑着向司机挥手致意,加快步伐穿过马路。

        这种温馨的情景,已成为杭州街头常见的一道风景。

        为了这道风景,杭州曾付出过血的代价

        2009年5月7日晚,20岁的胡斌在市区飙车时将正过斑马线的浙大毕业生谭卓撞死,此案震动全国。

        血染斑马线引发了杭州各界对城市道路文明的思考。斑马线是生命线,生命线上,车不让人,人不走线,事故频发,人们礼让意识淡薄,惨祸频发,文化大市杭州,岂能容忍不文明现象存在!

        “杭州2000年就是全国首批创建文明城市的先进城市,我们在文明创建中以‘群众满意是第一标准,群众呼声是第一信号’为目标,把文明创建渗透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杭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汪小玫元旦前夕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五·七”飙车案之后,杭州市痛定思痛,推出了“爱心斑马线”活动,倡导车让人,人让车,人车和谐相处的文明之风。

        谁知“五·七”风波刚息,爱心斑马线倡导伊始,血案再度发生:8月4日晚,青年魏志刚酒后驾车,将16岁的打工妹马芳芳撞死在首条爱心斑马线上!全国再度被震惊了。

        斑马线上的血案使许多人惊醒,也让杭州人明白:经济巨人绝不应该是文化和文明的侏儒,城市文明任重道远!

        “八·四”惨案之后,杭州市加速了推进交通文明的步伐。

        开展“文明行路指数”统计播报,通过志愿者在全市各主要路口统计违章车辆、行人不文明行为指数,在媒体上公布。

        开展“守护爱心斑马线”活动,志愿者配合交警对不遵守秩序的车辆行人进行文明劝导,倡议车辆在斑马线前礼让行人。

        公交集团开展“关爱生命、文明礼让、安全行车”专项活动,提出“见人必让、让必彻底”。

        文明是一种生活习惯,养成来自细节

        文明就是一种生活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要从细节开始。杭州交警在交通文明上的努力更是持之以恒,2009年推出的“你不是塞子”文明出行活动便是为了纠正汽车“加塞”的陋习。活动中,200名民间DV高手组成的“拔塞子小分队”通过拍摄视频、照片等方式,把司机违法变道行为拍下来。一个月时间,600个“塞子”被曝光。

        2010年4月17日,杭州市隆重举行“迎世博、迎动漫、文明出行礼仪风采”展示活动,对广大市民进行再动员。市四套班子领导及志愿者、学生和市民代表3800余人参加了大会。杭州市委书记黄坤明首次提出要高标准高质量创建“文明交通示范城市”。

        尽管如此,机动车违章变道、加塞等陋习还是难禁绝,交通文明还需加大力度。

        机会来了。

        2010年5月20日,杭州广播电台西湖之声“汽车喇叭花”主持人闪闪收到了一封联名信,信中对车辆违章变道、掉头、超速和酒后驾车等现象提出批评,并呼吁机动车驾驶员不闯红灯、不酒后驾车、不超速行驶,“文明出行,从我做起”。

        这封信播出后,立即引起强烈反响。随之,一个由杭州市文明办、杭州市交警和西湖之声联合发起“闪闪的红星——文明出行爱心承诺”活动在杭州推开。私家车主还联合发出《杭城市民文明出行爱心承诺公约》,承诺开车不超速、酒后不驾车、斑马线上不争先、红绿灯前不抢行。

        据称,这是全国第一份私家车主发出的倡议。

        “文明出行爱心承诺”活动很快由杭州城区向各区县市延伸。一个月时间,参与活动的驾驶员超过21万人。

        一系列的举措,持之以恒的坚持,杭州的交通文明之风日盛,效果日显。杭州万方物业公司职工傅银宝说:“公交车让人已经成为习惯,就是警察不在,公交车也会停车让人先走。”

        本报记者  叶 辉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