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1月10日 星期一

    爱的感召力

    ——记徐州市心缘志愿者中心主任郑复生

    《 光明日报 》( 2011年01月10日   04 版)
    郑复生(右)为英雄中队赠送书籍、光盘。资料照片

        与病魔抗争多年,他不仅顽强地活了下来,还以超出常人的坚强意志和炽热爱心,组建了志愿队与爱心书屋;十多年来,他默默奉献,谱写了“当代保尔”自强不息、奉献生命的人生诗篇。他就是江苏省徐州市心缘志愿者中心主任郑复生——一名强直性脊椎炎重症患者,一位为志愿者事业奋斗不息的人。

        因爱而复生

        郑复生原本叫郑学军。1988年11月,风华正茂的他跟同事去北京出差时,突感左腿沉重、疼痛,并迅速恶化到走路都吃力。经检查,竟是强直性脊椎炎,医学界称为“不死的癌症”。病情发作时,他全身关节剧痛不止,身体僵直,拄双拐才能勉强挪步。工作单位将他辞退,医疗费停付,紧接着父亲又突然病逝,让他家的情况雪上加霜。

        “正是许多陌生人的无私奉献,使我获得了新生。”1991年,徐州市残联群工会的刘振华主任得知郑复生的困难后,亲自到他家里看望,并为他联系了按摩医师;当时徐州人造毛厂团支部的16名团员主动承担了每天接送他去按摩院的任务。

        “正因为这段不同常人的痛苦经历,我对人生的意义才有了更深刻的感悟。”郑复生曾在自己的博客上这样写道。1995年,徐州团市委等组织为郑复生筹集了一笔医疗费用,送他到南京治病。临上火车的一刻,郑复生含泪说出思考已久的决定:将“郑学军”这个名字改为“郑复生”,“我要让自己牢记,是社会的关爱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以爱回报爱

        改名后的郑复生,比从前更加酷爱读书,但是病残后行动艰难,外出借书、去书店就成了难得的奢求。

        1997年初春的一天,郑复生拄着双拐一步一挪地到附近同学家借书,没料想回来的路上,一块不起眼的小石子竟将他绊倒,整个人就像一根水泥柱子般直直地“砸”在坚硬的水泥地上。眼镜粉碎,血流了一脸,拐杖也不知扔到什么地方去了,可是他手中,却依然紧紧地抓着借来的书。

        这次经历使郑复生想到跟他一样行动困难的残疾朋友们,他们内心深处肯定也非常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渴望学习知识技能,渴望丰富的精神生活。1997年4月,郑复生组织创建了“复生爱心书屋”及“心缘志愿者服务队”, 队员们向残疾朋友送书,帮他们洗澡、理发、读报、做家务。“残疾人最需要精神的慰藉,我可以陪他们聊天、谈心。”郑复生说。

        十多年来,“心缘”共组织“助残”活动1000余场,几万人次的残疾朋友接受了帮助。“心目影院”就是“心缘”为盲人“看”奥运举办的系列专场,通过听、讲、摸了解奥运全过程。残疾朋友开心地说:“心缘就是我们的家!”

        让爱薪火相传

        郑复生说:“接受爱的同时,也要把爱付出,以爱回报爱,让爱去激发出更多的爱来,这样,爱才会薪火相传。”

        覃浩东罹患脑瘤,6次做开颅手术,一度丧失记忆,郑复生和志愿者们像亲人一样关心她。病情缓解后,覃浩东也成为一名志愿者,每天风雨无阻地拎着沉重的资料袋,到政府、企业、社区、学校宣传,争取更多的人支持和参与公益事业。

        在郑复生的志愿者服务队中,像覃浩东这样身患重症的队员还有很多。因为有爱,他们走进了“心缘”;也因为有他们,“心缘”才将爱传递给更多的人。多年来,他们和队里健康的队员一起,在郑复生的带领下走进福利院、敬老院;走上街头为白血病大学生、为尿毒症打工妹组织义卖;在徐州市率先开通志愿者网站,建立慈心济困售报处……

        郑复生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全社会的肯定,他先后被授予“徐州市首届十佳志愿者”、“江苏省十大杰出志愿者”、“全国热心公益先进个人”、“中国公益之星”等荣誉称号。

        本报记者 郑晋鸣 通讯员 段晨澄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