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1月07日 星期五

    点滴质检数字 浓缩国计民生

    《 光明日报 》( 2011年01月07日   04 版)

        99.95%、2.2%——这是今天召开的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会议上公布的诸多数字中的两个。前者,是2010年我国向217个国家和地区共出口食品178万批的合格率;后者,是同期我国从185个国家和地区进口食品57.1万批中检出的不合格率。

        “质检”,其弘阔处关乎国家安全与“中国制造”的声誉;其精微处与亿万百姓的一餐一饮相连。

        “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的竞争尤其激烈,产品质量问题政治化和国际化趋势更加明显。各国普遍把推动出口作为加快经济复苏的举措,全球需求结构明显变化,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升温,运用技术措施实施贸易保护主义趋势增强,对我国稳定和拓展外需形成新的压力,应对技术壁垒难度加大。”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说,“我们要把‘质检’置于国际大背景下来思考、来谋划。”

        点滴数字,未可轻忽。

        检出不合格进出口工业产品——382亿美元

        2010年,国家质检总局加强了对法定检验目录外的进出口商品进行监督抽查,共检出不合格进出口工业产品6.14万批、货值逾382亿美元。

        同时,我国质检部门还加强对机电产品、汽车、矿石、煤炭、石油和棉花等重点和大宗资源性进口商品把关,维护国家利益,保护消费者安全。仅处理缺陷进口汽车信息就有53例,对外公布进口汽车召回50例,约占同期汽车召回总数的49%,涉及进口汽车约15.8万辆。

        我国出口企业凭优惠原产地证书减免关税——213亿美元

        2010年,我国出口企业凭借优惠原产地证书使出口产品获得进口国关税减免约213亿美元,大大增强了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作为签发优惠原产地证书的官方机构,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各地检验检疫机构通过讲座、培训、网络等媒体以及联合地方政府对企业开展原产地优惠贸易政策宣传培训活动,帮助出口产品享受国外减免关税优惠待遇,在2010年,全国检验检疫机构共签发普惠制原产地证书292万份,签证金额约3988亿美元;签发区域性优惠原产地证书约75.2万份,签证金额约267.7亿美元。

        全国口岸截获有害生物——34万次

        据国家质检总局统计,2010年,全国检验检疫部门共截获各类动植物有害生物3431种33.9万次,同比分别增长9.4%和54%;其中检疫性有害生物225种2.6万次,同比分别增长27.1%和63.8%。

        全国检验检疫机构共检疫查验出入境人员3.6亿人次,发现患有传染病症状3万人次、疑似病例8302例,确诊各种传染病7323例,发现核和辐射有害因子超标案例861起。

        去年注销企业生产许可证——6905家

        2010年,全国各地质监部门和相关工作机构共对约1.4万家企业申请的63类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进行了严格审查,对1100家企业作出不予许可决定,注销6905家企业证书。

        “今年,对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产品和重要敏感进出口商品,会进一步抬高准入门槛,对不能持续满足准入条件、不能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和整改后仍然达不到要求的企业,一律撤销许可,强制退出。”支树平表示,质检总局今年将以乳制品行业为重点,对乳制品特别是婴幼儿乳粉生产企业开展重新审查发证工作,对规模小、生产条件差、质量保障能力弱的企业,将坚决依法淘汰、依法关停,推动我国乳制品行业规模化发展,促进提高乳制品行业的质量安全水平。

        强化食品消费品质量监管——“四”与“五”

        在谈到今年对食品消费品实施质量安全监管时,支树平加重语气特别强调了“四个必须”和“五个不放过”:“发现企业存在严重违法行为的,必须停产整顿;整改未达到要求的,必须吊销生产许可证;对于违法企业和责任人,必须按规定从重处罚;对于涉嫌犯罪人员,必须依法移送司法机关。查处企业时,要做到原料来源、产品流向未查清的不放过,问题产品未召回、未处理的不放过,不法企业未受到惩处的不放过,企业管理和监管措施不到位的不放过,案件警示教育没有做的不放过。”

        “今年质检部门将集中整治一批重点产品、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将围绕食品、农资、建材、家电下乡产品、3C认证产品、有机产品和大宗出口商品等重点产品,组织开展专项执法打假。”支树平说。

        (本报北京1月6日电) 

        本报记者 邢宇皓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