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1月06日 星期四

    中国经验值得哈国学习

    ——访哈第七届亚冬会组委会执行主席库利纳扎罗夫

    《 光明日报 》( 2011年01月06日   08 版)
    库利纳扎罗夫

        “中国在竞技体育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民间体育运动普及程度很高,中国的经验值得哈萨克斯坦学习”,第七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组委会执行主席阿纳托利·库利纳扎罗夫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恳切地说。

        “哈萨克斯坦和中国是友好邻邦,两国政治互信高,领导人会晤频繁,双方在体育领域开展了密切合作。我还清楚地记得,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作为第一名火炬手开始了北京奥运火炬境外传递活动。”库利纳扎罗夫指出,参加本届亚冬会的中国代表团报名人数为316人,与东道主哈萨克斯坦代表团人数基本相当,充分表明中方对本届亚冬会的高度重视。

        第七届亚冬会将于2011年1月30日至2月6日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和第一大城市阿拉木图举行。在谈到亚冬会筹备工作时,库利纳扎罗夫表示,哈方按国际先进标准,对阿拉木图麦迪奥高山冰场、琼布拉克滑雪场、绍拉克体育馆进行了改建,新建了阿斯塔纳竞技场、室内滑冰场、室内自行车赛场、阿拉木图高台跳雪场等场馆。“到目前为止,所有比赛场馆均已竣工。”

        库利纳扎罗夫表示,哈萨克斯坦没有举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经验,这是本届亚冬会遇到的最大困难。“不过,国家非常重视这一赛事,总统亲自指导组织工作,总理和各部委主要负责人都是组委会成员。阿斯塔纳和阿拉木图市政府成立了统一的组织机构,每天都进行工作总结。”他表示,组织广州亚运会的团队拥有丰富的经验,哈方希望与之保持密切沟通,希望亚冬会与广州亚运会保持同一水平。

        谈到哈中两国在体育领域的友好合作时,库利纳扎罗夫感慨万分:“在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和长春亚冬会上,中方为哈方提供了所有的必要条件。我们不会忘记中国给予我们的帮助和两国间的睦邻友好关系。现在,我们也将为中国运动员创造舒适的条件,这是我们的责任。”

        亚冬会历史上的首次火炬传递是本届亚冬会的主要看点之一。库利纳扎罗夫介绍说,传递活动将于2011年1月11日始于科威特,12日火炬抵达阿拉木图,之后在哈全国各地传递,30日抵达阿斯塔纳,全程将共有1000余名火炬手参与这一接力活动。

        畅聊之余,库利纳扎罗夫向记者特别介绍了本届亚冬会的奖牌。他说,奖牌设计为水晶造型,金牌采用白银镀金,含白银350克,黄金0.5克。银牌用350克纯银打造,铜牌则由520克黄铜铸造而成。“无论重量、品质还是设计,我们都力求超越历届亚冬会。”

        这位哈资深体育官员还饶有兴趣地谈到本届亚冬会的“文化内涵”。他说,预计共有3800多名各国运动员、教练员和医护人员参加亚冬会,“我们为他们准备了具有当地特色的背包、纪念币,徽章,T恤,手表等纪念品,表上调好了当地时间。阿拉木图还专门建有‘哈萨克村’,用以展示民族文化、传统和美食。我们将举办一届富有文化气息的亚冬会。”

        采访到最后,话题又回到了中国体育。库利纳扎罗夫指出,中国拥有一整套选拔和长期培养优秀运动员的机制。“我们特别高兴地看到,中国的冰球运动这几年进步很大,中国运动员在花样滑冰等项目上展现的实力更是令人吃惊。”他说,很多中国人善于利用一天中的任何闲暇——早上、中午、晚上练习气功和武术,这为哈萨克斯坦普及民间体育运动树立了榜样。“我祝愿在夏季项目中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中国运动员,在冬季项目中取得更加瞩目的成绩!祝愿中国选手新年愉快!”

        本报驻阿拉木图记者 张春友

        (本报阿拉木图1月5日电)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