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2月31日 星期五

    2010年中国成长报告:广播影视繁荣发展

    斑斓多姿这一年

    《 光明日报 》( 2010年12月31日   07 版)
    观众排队购买电影票的热烈场景
    电影《让子弹飞》海报
    电视剧《毛岸英》剧照
    电影《唐山大地震》剧照

        光阴流转又一年。站在2010年岁末的当口,回望这一年中国的广播影视事业,我们发现:无论是艺术探索,技术创新,还是产业发展,都有值得记住并为之振奋的历史节点。丰富、坚实、独特的姿态,让人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广播影视事业的美好未来已不太遥远。

    广播:多元融合高速发展

        年初,新疆、内蒙古等边疆民族地区遭受了60年不遇的强降雪灾害,在交通不畅、信息受阻的关键时刻,蒙古、维吾尔、哈萨克三种语言的广播节目及时报道,向灾区群众提供有关信息和抗灾知识服务。

        这一年,我国广播事业迎来七十华诞,在各种媒体争芳斗艳之中,广播以其独特的优势,仍是不可替代的重要媒体。尤其是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如地震、雨雪等自然灾害时,广播及时传达政令、发布信息、舆论宣传、协助救灾、维护稳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成为国家应急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听广播不只是城里人的专利,随着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民听上了广播,享受到了文化雨露的滋润。近年来,各级政府采用无线、有线和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已完成全国所有已通电的行政村和5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任务,解决了近1亿多人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按照计划,今年底基本完成全国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盲村”村村通建设任务,不少农村地区可以收听收看到几十套高质量节目。

        12月17日,融蒙、藏、维、哈、朝、汉六种文字于一网的中国民族广播网正式上线。这是广播向互联网领域探索的一个节点。随着广播技术的发展和新兴媒体的出现,广播开始了一场深刻的革命,带给广播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传播形态多元化。一时间,各种广播网如雨后春笋般吐出枝桠,广播与网络逐渐形成联动,节目形态不断翻新。

        与广播融合的不只是网络。12月初揭幕的“央广都市繁星演艺公社”让广播节目剧场化的新颖概念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都市之声、文艺之声、娱乐广播、老年之声四套频率联合繁星戏剧村,把广播电台的节目在带有观众的剧场播出,实现广播和剧场的“越界”发展,促成电台和剧场、演出机构等不同领域的重组合作,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进程。

    电影:票房百亿不是梦想

        “丰收”成为2010年中国电影的关键词:资本加速涌入,影院银幕数量成倍增长,票房高歌猛进,中国电影市场积蓄多年的力量,在这一年大规模爆发。据预测,今年全国影片产量有望达到500部,全国城市电影票房收入有望突破100亿元,全国新增银幕将突破1000块。

        23秒32年,是今夏震撼中国影坛的催泪弹。冯小刚执导的《唐山大地震》,以丰富的精神内涵赢得观众口碑,6.65亿元的佳绩缔造了国产电影新的票房里程碑。人们惊喜地发现,中国电影正从追逐票房逐步回归到观众的掌声之中。

        一部部大制作电影让人印象深刻,然而,2010年的银幕却不是大片独霸的天下。截至目前,《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叶问2》、《锦衣卫》、《大兵小将》等13部国产影片票房过亿,还有30部国产影片票房突破千万。一批中小成本电影的崛起,使主流市场呈现出可喜的阶梯状分布。

        中国电影在艺术探索领域也多面开花。徐静蕾导演的《杜拉拉升职记》将办公室的爱和困惑与时尚元素融合起来,青春气息十足;《海洋天堂》关注自闭症患者的情感世界,赚足了观众的泪水;硬朗风格的《西风烈》填补了国产影片西部警匪片的缺失,惊险的打斗让观众大呼过瘾;张艺谋的《山楂树之恋》打出纯爱电影的旗号,娓娓道来一段久违的纯真……中国电影的类型化探索正步入佳境,向独特、生动的故事转型,向鲜活、好看的情节致敬,拥有了各自的代表作,培育了相对稳定的观众群体。

    电视剧:品质时代正在到来

        《媳妇的美好时代》中海清饰演的乖巧媳妇深受观众喜爱,让“娶妻当娶毛豆豆”一时成了流行语;电视剧《手机》与电影版相比,严守一少了些幽默,费墨添了些沧桑,却平实地展现步入中年危机的事业和鸡毛蒜皮的婚姻琐事;《婚姻保卫战》大段对白妙语连珠,谈笑间却展现了现代人对家庭、事业、金钱三者关系的深刻思考;也说婚姻50年,《金婚风雨情》让观众在一段与《金婚》完全不同的人生历程中获得了同样的感动……盘点2010年热播的电视剧,百姓生活成了主旋律,现实题材创作紧扣社会热点,播出后往往在社会舆论上掀起一阵讨论热潮。

        借着2009年谍战剧火热的东风,今年依然有《黎明之前》、《永不消逝的电波》等作品凭借紧凑的情节,引人入胜的悬念赢得观众。《杜拉拉升职记》等电视台自制剧,则以青春时尚为主题,深受年轻观众的喜爱。不过,今年电视剧创作的最大亮点还要属《毛岸英》、《江姐》、《洪湖赤卫队》等一批红色经典电视剧的叫好又叫座。这些电视剧走出了“主旋律=刻板说教”的困境,显示了艺术创新所赋予的巨大活力与表现空间。

        即将发布的《2010中国文化娱乐产业研究报告》显示:2010年度1-9月全国各类电视剧制作机构共计发行国产电视剧294部,10243集,预计全年总数将与去年持平。国产电视剧交易总额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2010年交易总额将达到59.2亿元。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电视剧生产正在逐步成熟,随着管理政策进一步实施到位,国产电视剧将结束数量竞争,进入品质竞争时代。

        本报记者 李 蕾

    〖相关链接〗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这是为了解决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盲区”农民群众收听广播、收看电视问题,由国家组织实施的一项民心工程。工程从1998年开始实施,目前通过直播卫星等方式,基本完成了全国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的村村通,不少农村地区可以收听收看到几十套高质量节目,中央和省级广播电视无线人口覆盖率也有了大幅提高。“十二五”期间,农村广播电视将由“村村通”向“户户通”的新目标迈进。

        自制剧:

        2008年湖南卫视的《丑女无敌》和东方卫视《网球王子》收视率的比拼将这个新概念引入了观众的视野。自制剧,就是由电视台和视频网站自己选择题材、组织剧本、拍摄,然后在各自频道和网站独家首播的电视剧,这样既保证了题材独占,又节省了购买剧目的资金。华语电视圈的自制剧最早源自港台,如今自制剧已经成为不少电视台和网站电视剧的重头戏。然而受到资金的限制,大多数自制剧制作粗糙,并存在植入式广告过多等问题,往往受到观众的争议和质疑。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