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北京人才招聘现场,128份简历热切地投向重庆市九龙坡区,其中不乏博士、博士后,大大超出招聘人员的预想。区委常委会在专题研究后决定,对所有紧缺人才“照单全收”,从人才荒地变为“聚宝盆”。“人才永远不可能饱和,关键是要用得其所。”区委领导说。
2007年,重庆市被批准成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九龙坡区随即成为试验区的“先行区”。区委、区政府以“扩大总量、改善结构、提高素质”为目标,紧扣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环节,努力将九龙坡经营成“人才聚宝盆”。
完善服务做好人才储备
“十一五”期间,九龙坡区围绕城乡统筹和建设内陆开放型城区的总体要求,科学制订人才规划,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聚集人才、用制度激励人才,真正做到了外来人才引得进、本土人才留得住,为各类人才营造了干事创业的宽松环境。
为了向高校毕业生充分展示九龙坡的地域魅力和发展潜力,区委、区政府积极组织在校大学生到区里参加为期2至4个月的社会实践活动,争取将他们纳入储备人才库。在原有3个市级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的基础上,全区今年又新增了9个“重庆市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2010年,全区共安排约600名大学生在机关和企业实习见习,拓宽了高校毕业生在九龙坡的就业创业渠道。区委、区政府还先后举办了9场大学生专场招聘会,组织2800余家企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2万余个就业岗位。
为了让各类人才全身心投入事业,九龙坡进一步完善人事代理服务,在档案管理、代办户口、代办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又开展了流动人才的职称评审工作,目前已为117名人事代理人员代办了中初级职称参评。区人才交流中心目前管理的人事档案已近2万册,代管集体户口3000余人,还为200余人代办了养老保险。
围绕“五个重庆”盘活人才资源
人才储备只有“用得其所”,才能真正成为促进发展的“人才资源”。九龙坡区围绕统筹城乡和宜居重庆、森林重庆、畅通重庆、健康重庆、平安重庆等“五个重庆”建设,合理调配和使用人才,以人才促进各项事业发展,让人才在各项事业中发展。
“十一五”期间,区委、区政府在全区中小学实施名学校、名教师、名校长的“三名工程”,引进“名教师”300多人,重点高校师范类毕业生1000余人。
在“健康重庆”建设过程中,九龙坡区实施了区有名院、院有名科、科有名医的“三有工程”。“十一五”期间,全区共引进200名副高以上的医学人才,促进了医疗事业的跨越发展。2003年,区人民医院每年的医疗收入只有1000万元,现在已超过了1亿元。九龙坡区也连续多年在区县卫生综合发展评比中位列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