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2月17日 星期五

    坚持党的领导 推进改革开放

    作者: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光明日报》( 2010年12月17日 07版)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建议》指出:改革开放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强大动力,党的领导是实现改革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这是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充分证明了的正确结论。“十一五”时期,我国成功应对严峻的国内外复杂环境考验和历史罕见的重大风险挑战,取得辉煌成就的实践,进一步印证了这个结论的科学性。它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面向未来的庄严宣示。我们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领域的改革,才能实现“十二五”时期的奋斗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意义的基础。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艰巨的长期历史任务

        改革开放是努力把握世界大势的坚韧前行。实行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应对世界形势发展变化所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我们党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前提下,大胆学习借鉴人类社会一切文明成果,极大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在过去30年中,历经全球范围的结构性大分化、大改组,特别是当前,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整个世界进入了新的大变动时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面对急剧发展变化的世界形势,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唯有毫不动摇地推进改革开放,才能在改革调整和开放兼容中,顺应时代潮流,始终把握世界发展大趋势。

        改革开放是不断自我完善以适应发展需要的艰辛探索。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历史任务依然繁重;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有力地印证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巨大优越性,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体制机制还存在缺陷,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仍然需要长期而艰苦的努力。由此决定了在未来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只有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全面而持久地推进改革开放,才能破除制约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逐步消解各类社会矛盾,最大限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是基于国情的长期渐进过程。循序渐进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我国的渐进改革,在发展速度上表现为有序分步推进,在结构布局上表现为先易后难的局部增量改革。渐进改革有效分散了风险,减小了阻力,降低了边际成本。当前,我国的各领域的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改革的阻力明显加大,遗留的问题不断增多,积累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全面推进改革的新阶段,需要进一步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特别是对攻坚阶段改革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必须有充分的估计和科学的认识。

    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机遇与挑战并存

        2009年联合国发布的一份报告强调,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成就是人类历史上最重大的经济发展成就之一。同时,由于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平衡性,长期累积的一系列深层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同体制机制缺陷阻碍发展的矛盾;经济总量、物质财富的不断增加与城乡差距、贫富差距扩大的矛盾;社会公共服务需求全面快速增长与基本公共产品短缺的矛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同公共治理滞后的矛盾,等等。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而一些关键环节的改革相对滞后又阻碍着改革的整体推进。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如政府职能转换、垄断行业引入竞争、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财税体制、收入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相对滞后,由此形成的改革短板,制约着改革整体协调推进,成为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体制障碍。这些深层矛盾和问题使深化改革面临严峻挑战。

        改革开放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与改革初期相比,今天人们更关心的是实现小康之后,通过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在“更加公正、更加和谐”的社会中,过上“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生活。“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是深化改革最深厚的社会基础和强劲动力。同时又要看到,随着社会结构和利益关系日趋复杂,如何使全体人民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普遍受益,已经成为继续推进改革面临的重大挑战。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奋勇推进改革开放事业

        解放思想,凝聚共识,为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中国改革开放发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思想解放运动,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是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解放思想无止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形势、新任务,更需要不断解放思想,引领改革实践创新。要着力营造求真务实的良好氛围,面对改革开放中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倡导不同观点的充分表达,在理性思考、相互切磋、良性互动和实践检验的过程中,识别和排除各种错误思潮的干扰,通过思想碰撞逐步达成广泛共识。基于全党和整个社会形成的共识,才能齐心协力架起由思想解放通向实践创新的桥梁。

        把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体制基础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首先,要进一步改革科研体制,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探索技术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新实现形式,实现以要素投入为主向以科技创新为主的发展方式转变。其次,要进一步健全生产要素和资源市场,着力完善真正反映市场供求状况、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治理成本的要素、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第三,进一步改革财税体制,优化设计税收种类及结构,正确引导人们的生产、消费取向,调动人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积极性,增强发展绿色能源、低碳经济的内在动力。第四,要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趋势,依托改革形成的体制优势,占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放在突出位置。探索社会运转和社会服务新机制,形成一套与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和文化多元化相适应的新型社会治理模式,是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紧迫任务。要以“小政府、大社会”为改革目标,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与公共治理中的作用;积极稳妥地发展各类社会组织,形成合理、合法的利益表达渠道;用科学的制度安排来包容和规范不同阶层间的利益交汇和博弈,实现利益共享,从而形成社会自稳定机制;使社会组织成为公共治理和公共服务领域职责的重要分担者,等等。

        坚持党的领导,为胜利实现改革发展目标提供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党的领导,就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这是保障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当前,各级党委要科学谋划发展蓝图,努力创新发展模式,加强对发展的统筹协调,切实提高发展质量,不断增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全体党员要坚定不移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积极落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决策部署,做坚定不移推动改革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先锋模范。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树立正确政绩观,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政绩。  (执笔:全林远、赵周贤、邵 丹)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