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2月13日 星期一

    留学生:志愿无国界

    作者:本报记者 吴春燕 《光明日报》( 2010年12月13日 08版)
    吴蜜与亚运志愿者结成了好朋友。 本报记者 吴春燕摄

        在忙碌的志愿者当中,你会发现有那么一群不一样的身影,他们是由来自日本、俄罗斯、印尼、越南等国家的留学生组成的外籍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 “不问国籍,不问肤色,在广州,我们就是东道主”,留学生志愿者们活跃在各个志愿岗位上,用不一样的语言诠释着“志愿无国界”。

        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吴蜜现就读于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华文教育系,在中国生活已经3年。在谈到为什么要报名成为志愿者时,吴蜜说:“因为这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我作为一名外籍留学生,想力所能及地给亚残运会作出一些贡献。”没有事情做的时候,吴蜜会安静的坐在角落里,捧着一本《中学生修辞大全》来仔细研读,对比分析印尼语和汉语的修辞手法的异同。吴蜜告诉记者,成为志愿者后,她的收获很大:“我的汉语水平又得到了提高,平时在班里同学都是东南亚国家的留学生,汉语说得不太好,在这我可以和很多中国的志愿者交流,包括了解他们的语言习惯和文化。”

        “我是检票员。”越南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留学生志愿者杨氏海英负责体育馆的检票工作,“这是我第一次当志愿者,感觉很新鲜,很棒”,说得一口流利汉语的海英难掩兴奋。在广州生活了两年的她,虽然对广州还不是十分熟悉,却相当有感情。“广州这座城市太美好了,我想多为它做一点事,牢牢地记住它。”

        “希望广州亚残运能够成功举办,虽然当不了志愿者,但我会一直关注。”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广外留学生娜拉一脸遗憾。早在亚残运志愿者招募阶段,娜拉就决定要当志愿者。可是,报名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护照不慎遗失,按相关规定,她将失去成为志愿者的机会。为此,她不止一次去找老师,让老师给她出证明,并咨询了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但是根据亚残运会对外籍志愿者的相关规定,她最终还是与亚残运志愿者失之交臂。“得知我不能参加的时候,我都快要哭了,这会一直是个遗憾。”

        “虽然我们当不了志愿者,但我们会从其他角度来支持、参与亚残运。”只要有空,娜拉都会和朋友一起观看亚残运赛事转播,“在广州生活了4年,想为这个城市做点事情,想为亚残运做点事情。”娜拉的笑容很甜很美。( 本报记者 吴春燕 通讯员 吴楚斌 崔姗姗)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