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灾害多发重发、农产品市场复杂多变的挑战下,我国粮食实现两个“七连增”、两个“创新高”——即总产、面积均“七连增”,总产、单产均“创新高”。
大灾之年粮食缘何再获丰收,粮食生产连续七年增产的趋势能否继续保持,“十二五”期间,农业部会采取哪些措施保持粮食安全,有效保障农产品供给?今天,农业部总经济师陈萌山对此进行了权威解读。
“七连增”:政策支持、科技支撑是法宝
今年,我国粮食总产达到10928亿斤,比上年增长2.9%,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七年增产;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6.48亿亩,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七年增加;亩产达到331.5公斤,比上年提高6.9公斤,再创历史新高。
粮食生产“七连增”,是半个世纪以来的首次,连续四年保持在1万亿斤以上,历史上还从未有过。农业部总经济师陈萌山指出,粮食再获丰收是政策支持、科技支撑、价格拉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陈萌山分析,今年农业投资8183亿元的基础上,中央又新增财政补助资金100亿元。特别是针对突发严重的自然灾害,中央果断决策,在已有政策基础上,及时出台了小麦弱苗补助、东北大棚育秧、西南地膜覆盖,水稻增施肥促早熟防病虫等政策。
粮食生产的“七连增”,强化科技支撑是一个亮点,今年农业科技贡献率超过52%,良种覆盖率达到了96%以上。种子的统供率达到66%,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2%,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由过去传统的人力、畜力为主跨越到以机械化为主的发展新阶段。全国4380个粮食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亩产656公斤,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了320公斤。
“‘十二五’期间,我们将通过政策来大力推广各项实用技术,同时还要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持市场价格的平稳运行。以做大做强种业为重点,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市场调控,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完善临时收储政策,健全储备制度等。这方面我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规划,下一步我们会进一步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来细化这些措施。”陈萌山说。
灾年丰收:结构优化、科学抗灾是亮点
在陈萌山看来,今年的粮食生产是在大灾之后所取得,因此与往年相比更来之不易。
“粮食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是其中突出的一个亮点。”陈萌山说,今年市场需求较旺的玉米和粳稻大幅增产,预计今年玉米增加170亿斤以上,粳稻增产80亿斤。同时,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稳定发展,13个粮食主产区总产量是8237亿斤,产品占全国的75.4%,比上年增加295亿斤,占全国粮食增量的94.6%,特别是东北三省和内蒙古比去年增产了278.7亿斤,增长13.4%。
“今年的灾害大,历史上少有,抗灾工作的力度也是历史上少有。”陈萌山说,针对灾害的影响,农业部门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及时调整技术路线,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灾害的影响和损失。
据了解,在农业抗灾减灾和粮食生产的紧要关头,中央及时出台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保证了抗灾夺丰收。例如,今年针对突发严重的自然灾害,国家及时出台小麦弱苗施肥等补助政策,又对64个产粮大县实施重点奖励,新增财政补助资金超过100亿元。这些政策充分调动了地方政府重农抓粮和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
保障供给:促进生产、产销衔接是关键
今年以来,部分农产品价格上涨过快,农产品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成为热议的问题,各方见解不一。对此,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巡视员隋鹏飞指出:“在总量供应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根据我们调查的结果看,成本推涨是涨价最主要的诱因。”专家指出,近年来大中城市郊区菜地面积减少,在出现恶劣的气候、不利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农产品流通、运输上可能会出现短时、产销衔接不畅等问题,这也是挑战农产品供给的一个因素。
据陈萌山介绍,今年以来,我国冬春蔬菜面积增加了800万亩,达到1.26亿亩。从总体来讲,蔬菜的生产形势是好于上年,目前的长势好于上年、面积多于上年,保障今冬明春蔬菜供应基础是牢靠的。
“粮食增产、农业丰收,对稳定物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管理通胀预期发挥着基础性作用。”陈萌山指出,为应对农产品上涨,农业部提出“保种保供”:“保种”是要大力发展冬季农业,增加冬种蔬菜、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努力扩大农产品生产;“保供”就是要千方百计加强生产指导,大力推广实用技术,引导农民加强田间管理、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努力保障农产品市场供应。同时,还采取了多项措施促进农产品的产销衔接,确保农产品“生产好”,更要“卖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