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2月07日 星期二

    多校区背景下的寝室文化建设

    作者:陈诗源 秦 征 倪 炜 程 悦 《光明日报》( 2010年12月07日 10版)

        高校多校区建设一般指随着高校的扩张,原校址容纳渐趋饱和,高校建设的新校区或分校区。随着我国高校入学率的迅速上升,高校多校区已是发展趋势。多校区背景下的高校因为地域、管理上的分散,需要以文化建设来凝聚人心,这是高校发展的新课题。学生寝室活动时间占每天时间比例超过六分之一,寝室文化建设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影响极大。

    寝室文化建设的作用

        1.寝室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多校区文化融合,有利于原校区优秀主文化的传承。

        好的校园文化可以加速一个新校区的全面发展。学校可以借鉴旧校区的校园文化的形成从而使得新校园文化的建设走最短的路径,同时也能促进对整体大学文化的传承。寝室文化由于其连续性的特点,可以使学生在刚进校园时就能直观感受学校的制度、精神,获取优秀主文化的信息从而提炼出主文化,使得主文化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得到传承,也有利于学生抵制来自社会上不利风气的腐蚀。

        2.寝室文化建设有利于新校区学生自律意识的提高,同时提高高校各层管理的效率。

        大学的学习环境是开放、自主的。对于刚刚脱离中学校园“高压”约束的学生们来说,良好的寝室环境有利于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学生将精力投入于自我进步与发展中,有利于学生提升自律意识。

        学生自律意识的建立同时可以促进高校管理。一方面,学生自治组织可以不必投入大量精力对学生进行管理约束,而是集中精力于筹办提高学生能力的各项活动,充当学生与校方的沟通桥梁。另一方面,学生自律意识的提高,减少了学生与校方某些方面的摩擦,将学校从繁杂的管理事务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精力放在教学与后勤服务的完善与改进上。

    当前多校区寝室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首先,寝室文化建设在整个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定位不够鲜明,不具有独立性。在我们对上海市八所高校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四所高校所在新校区不具有从事寝室文化建设的对应学生组织,其开展寝室文化相关活动的形式由学生会即兴发起,不具有连续性,影响力与效果不大。另外四所高校虽设定了相关组织结构,但均隶属学校学生会,功能也以辅助高校宿舍管理部门开展事务性工作为主,未充分开展寝室文化建设。

        其次,在高校新校区步入正轨后,学校对于寝室生活氛围、良好舆论环境的重视度仍然不够,使得寝室文化建设容易纸上谈兵、缺乏实际执行力。

        再次,新校区多为本科生的活动场所,这类人群往往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强。而高校在新校区宿舍区的管理中往往为了降低管理成本而聘用文化水平有限的外来务工人员。这些人的思维方式、处事模式与大学生往往不同,不易达成共同认识,也就使得寝室文化建设管理目标与执行目标不一致。

    在新校区开展寝室文化建设的探索

        1.制度建设方面

        学生自治制度要以学生独自制定为主,指导单位监督为辅,学校放权于学生,鼓励学生自我管理,调动学生的创造力与积极性。例如,创建学生宿舍自治管理委员会等类似组织,以寝室长、层长、楼长以及管理委员会核心成员为基础,开展学生自治管理相关事项。

        2.思想建设方面

        思想建设过程也是学生良好习性的形成过程。应该注意学生党员作用的发挥,通过党员的模范效应促进先进思想的渗透,促进寝室文化建设中的精神文明建设。同时,引导、鼓励学生开展有益的文化活动。

        (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团委)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