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2月07日 星期二

    综合运输体系建设要“适度超前”

    ——访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

    作者:本报记者 冯 蕾 《光明日报》( 2010年12月07日 05版)

        11月,北京建国门内大街11号,交通运输部。

        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如约准时接受采访。

        2005年12月26日,时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的李盛霖调任当时的交通部任党组书记、部长。其后五年,正是国家“十一五”规划加快实施的五年。五年间,中国经历了大部制改革,交通部与民航局、邮政局合并为交通运输部。五年间,中国交通版图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高速公路建设突飞猛进,总里程居世界第二;港口运输畅达八方,年货运量居世界第一;民用航空跨越发展,客货运量居世界第二;邮政业务总量年均增两成,已居世界前列。这样的发展速度令世界震惊,国外学者也开始从这场蓬勃的建设热潮中窥探这个发展中大国的崛起之路。

        而谈起过去五年,李盛霖,这位和蔼的部长显得颇不平静。从少时的他在农村艰难趴着过桥到见证一个个世界桥梁桂冠花落中国,从无数次地走村访民到坚定提出“不修农民不愿修的路”,从连续几天几夜亲自指挥疏通受雨雪冰冻灾害阻断的京珠高速到迅速建立交通应急反应指挥体系,从深入调研京藏大堵车到反思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滞后……其中,有感动、欣喜,也有泪水和苦恼。“但更多的是感激。”李盛霖说,过去五年的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是前所未有的,而这一切归于国家综合实力的进步,归于八五、九五、十五打下的坚实基础,必须感谢我们所处的这个历史时期。

        记者:作为交通运输部部长,您认为5年中国交通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李盛霖:可以说,“十一五”时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交通运输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服务水平提升最显著的时期。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世界第二。回顾过去,“八五”期间全国建设高速公路仅有1619公里;“九五”建了1.39万公里;“十五”是2.4万公里;“十一五”达到了3.2万公里。到今年年底,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达到7.3万公里,其中有44%是在“十一五”期间完成的。五年间,我国交通运输大事多、急事多、难事多,重大改革任务繁重,进展跌宕起伏,发展极不平凡。交通运输行业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十一五”交通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圆满完成,我国交通运输面貌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运输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安全应急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记者:我们欣喜地看到,过去五年,除了高速公路的蓬勃发展,农村公路的发展也是前所未有。

        李盛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设施是关键。“要想富,先修路”,在农村更是如此。路不通,发展就更谈不上了。农民没有路,就进不了市场;农村没有路,就奔不了小康。到今年年底,全国农村公路里程可达到345万公里,全国96%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东中部94%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西部98%的建制村通公路,中央提出的乡镇通油路,行政村通公路的目标基本实现。农村公路的建设,极大改善了农村地区的出行条件,促进了农民增收,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变了农村的消费结构,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方式,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实践充分证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必须要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

        记者:“十一五”我国建成一批世界级交通工程,您如何评价中国交通科技的总体水平?

        李盛霖:过去五年,杭州湾跨海大桥、苏通长江大桥、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等一批施工难度大、科技含量高的世界级重点工程项目相继建成运营。其中,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苏通长江大桥的主跨跨径、主塔高度、斜拉索长度和群桩基础规模创造了斜拉桥型的四项世界之最。我国桥隧建设、航道整治技术水平已经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科技是现代交通运输的灵魂,科技进步和创新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必须看到,我们虽然已是交通大国,但距离交通强国还有不小的差距。今后交通运输部将在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综合运输与现代物流等领域,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全面提高行业科技创新能力。

        记者:交通运输业这五年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同时也面临许多矛盾,比如堵车问题等等。作为部长,您怎么看待这些成绩和问题?

        李盛霖:一方面,我们单一的运输方式发展基本上都居世界前列。公路通车总里程由改革开放初期1980年的89万公里到今年年底可达395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内河航运通航里程由1980年的10.9万公里发展到今年年底预计达到12.3万公里,居世界第一;民航运输总周转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37位跃居世界第二;公路货运量由1980年的14亿吨、世界第六位跃居世界第一。

        但另一方面,在新的发展阶段,交通运输行业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总量不足。大家能够感受到,东部地区现在逐步出现了拥堵的现象,而中部地区的局部路段也开始出现了堵塞,西部的车流量则快速上升,这说明交通的短缺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随着国家的城镇化建设、区域化产业战略的转移,客流货流的需求还会成倍上升,我们预计到2020年,交通的需求量将是现在的2倍多。

        第二,结构不合理。简单地说就是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还没发挥出来,社会物流成本中交通运输费用的比重还比较高,交通运输效率也还比较低。没有按照货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做到“宜路则路,宜水则水,宜空则空”。

        比如大家前一阵关注的“京藏高速公路堵车”问题,我觉得,最根本的原因是运输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一是用公路从事远距离的煤炭运输是用汽油高能源消耗来换取煤炭低能源效益,既不经济,也是对能源的浪费。二是我觉得最理想的方式是在煤炭资源地建电厂发电,直接把煤转化成电。如果一时做不到,应该采取水陆联运的方式最合适,也就是用公路短距离的配送,火车长距离地运到港口,再从港口用船大吨位地运往目的地。三是最终的发展应该是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从内蒙、宁夏运煤到秦皇岛,比较理想的应该是用火车货运专线,更为经济。

        当然我们也配合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对京藏高速公路堵车问题采取了一些措施。一是与公安部、沿线各省份建立部门、部省之间的协调机制,成立了应急指挥部门,全力配合有关部门加大交通疏导的力度;二是进一步加大道路通行能力的建设,协调北京、天津和河北,加快北京大外环的道路建设,包括110国道的二期工程,也包括109国道的建设。

        第三,衔接不顺畅。特别是一些大城市发展中的综合交通枢纽建设问题,要从规划上统筹,从宏观上加大协调力度,不能再各自为政。目前的现状离“旅客零换乘”和“货物无缝衔接”的要求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已经并还将进一步采取措施:一是加快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加大高速公路“断头路”的建设力度,提升国省干线公路网的通行能力;二是着力推进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在调整运输结构、加快枢纽建设上下功夫;三是运用科技和信息化手段提升交通运输系统的利用效率。

        记者:《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您如何理解“适度超前”?

        李盛霖:“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态势,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市场活力不断增强,人员和物资流动不断加快,带来旺盛的客货运输需求。与此同时,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进入家庭趋势加快,个性化出行比例提高,出行次数明显增加,出行范围逐步扩大,对出行的安全性、舒适性、快捷性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交通运输作为服务城乡居民安全便捷出行的行业,与教育、住房、医疗和社会保障一样,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领域,应继续作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领域和投资、政策倾斜的重点方向。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