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2月04日 星期六

    重庆万州:和谐山水堪入画

    作者: 《光明日报》( 2010年12月04日 03版)
    万州平湖美景。(中国三峡图片网)

        一江两岸,四面青山;高峡平湖,天然港湾。金黄色的银杏像彩云间散落的阳光,沿着整洁的街道在错落有致的城市间穿行。和煦的冬日下,蓄水175米后的“三峡移民第一城”,宛如一幅秀美的山水画。

        “这样的美景,是诗人也难以想象出来的!”在重庆市委常委、万州区委书记吴政隆看来,如果移民搬迁曾经是“天大的难题”,现在的万州则迎来了“水涨”船高人更高的“另一个天地”。

        从“搬迁大工地”到“最美山水城”

        只要天气好,莫桂初每天下午都要陪着母亲和婆婆一起到南滨路散步。几年前,莫桂初和几个亲戚商量好,一起用移民安置款在万州买了房。“那几年万州就是一个大工地,空气也不好。鞋子一天擦3次,上面还有灰;现在3天擦一次,还很亮。”莫桂初笑吟吟地晃了晃脚。她们的面前碧波万顷,身后是即将竣工的三峡移民纪念馆。

        三峡百万大移民,五分之一在万州。移民搬迁一度让万州成为“高位截肢”的半淹城市,但万州这座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城市在发展中移民,在移民中发展,浴火重生,越变越美。

        移民搬迁破坏了原来的滨水区功能和空间形象,也给滨水区开发和城市空间形态重构创造了条件。结合“二水分流,三岸对望,群山环抱”的自然山水格局,区委、区政府将城市滨水核心区全部规划为亲水生活岸线,将南北滨江大道规划为显山露水的“半边街”,外侧建设滨江公园和广场群,形成“玉带串珠”的滨水开放空间。 

        从“经济谷地”到“发展高地”

        即将投产的大全太阳能1000MW硅锭硅片项目,将为万州的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再添新军。

        在移民搬迁过程中,万州原有的370家企业,九成被关闭破产。6万多人集中下岗,使调查失业率一度达到20.1%。为破解产业空虚,万州提出以盐气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纺织服装、食品药品、机械电子五大产业为重点,建设三峡库区特色工业基地。“十一五”期间,万州共培育中国驰名商标4个、中国名牌产品2个、重庆市著名商标15个、重庆市名牌产品14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4个。

        在经济高速增长、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同时,长江干流万州段的水质由原来的总体保持Ⅱ—Ⅲ类上升到总体保持Ⅱ类,全年的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40天。万州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小区更宁静,呈现出和谐发展的美丽图景。

        随着铁路、高速公路、机场和长江黄金水道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以万州为中心的城镇群正在兴起,新万州正重新成为重庆库区的“发动机”。2009年,万州港的旅客和货物吞吐量中,分别有64%和71%来自周边区县,全区商品零售总额的63%也是销往周边区县。

        移民为三峡奉献,城市为群众发展

        曾显文是万州的城市移民。在移民部门的帮助下,他们一家几年前在太白公园办起了“乡村人家”农家乐。由于这里能俯瞰整个万州城,“乡村人家”的生意近来特别红火。“每次看到现在的万州变得这么漂亮,就会觉得当初的所有奉献都是值得的。”曾显文说。

        “市委提出了建设‘宜居重庆’的目标,宜居城市建设的宗旨,就是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以人为本’。库区群众尤其是广大移民为三峡工程作出了巨大贡献,为万州发展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更有责任、有义务建设一个宜居宜业、和谐幸福的新万州。”谈起区委、区政府的历史使命,已经主政万州8年的吴政隆颇为动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