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去中间加价 价格下降两到三成
12月2日上午,记者一走进北京物美超市蒲黄榆店,“地头直供朝发夕至,比农贸市场提早至少24小时”的广告语就映入眼帘,河北的雪花梨、土豆,陕西的猕猴桃、秦冠苹果,山东的冬枣等由产地直供的果蔬琳琅满目。这其中,一些蔬菜的价格格外醒目:0.88元一斤的白菜、1.38元一斤的冬瓜、1.88元一斤的黄瓜……据调查,这些果蔬销售价格比周边的农贸市场还便宜,有的甚至低了近一半。
这其中原因何在?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司长常晓村告诉记者,在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下,经过多级批发、多级零售,每个环节都至少加价5%-10%,而“农超对接”正好能省去中间环节,使流通成本平均降低15%左右。
物美超市是北京较早开展“农超对接”的连锁超市之一。目前,物美超市通过“农超对接”,果蔬销售价格比农贸市场平均低20%,其中,大白菜、黄瓜、西红柿等品种蔬菜售价比农贸市场低40%左右。
山东家家悦集团董事长王培桓告诉记者,通过“农超对接”,家家悦超市的果蔬价格要比农贸市场平均低10%左右。“既可以让利于民,降低零售价格,也能让利于农,提高收购价格。”
目前,物美超市等北京市6家大型连锁超市与全国百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了合作关系,6家连锁超市1-10月份果蔬销售量超过12万吨,销售额达7.9亿元。
运输更快捷 果蔬更新鲜
以往农产品要经历多次装车、配货、卸车、改包装等过程,造成商品鲜度和品质明显下降。与发达国家5%以下的果蔬产后腐损率相比,我国的果蔬产后腐损率达到25%左右,这相当于每4斤蔬菜就有1斤损失掉。
作为解决之道,2009年“农超对接”试点在17个省(区、市)展开,中央财政共安排4亿元资金,支持了205个产地冷链设施项目建设,带动社会投资40亿元,试点企业直采农产品金额达211亿元,培育农产品品牌598个。
记者致电王培桓时,他正在家家悦超市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他告诉记者,家家悦在山东、江西、新疆、海南等省市区建立了37万亩的农产品基地,年采购农产品达64万吨。“超市直接到合作社采购农产品,运输时间大为缩短,农产品损耗降低了20%,农产品的品质也有了保障。”王培桓说。
据专家调查,通过推进“农超对接”等工作,目前农产品经超市销售的比重已由“十一五”初期的15%提高到了20%,大中型超市生鲜农产品直供直销比重达到了30%。
加大“农超对接”力度
日前,国务院发布了稳定物价的“16条措施”。此前,国务院也曾发文指出,要“积极引导大型零售流通企业以及学校、酒店、大企业等最终用户与产地蔬菜生产合作社、批发市场和龙头企业等直接对接,提高零售环节产销对接的蔬菜流通比重,降低营销费用。”
中央财政今年进一步加大了对“农超对接”的支持力度,共安排资金6.8亿元支持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在8省市31个市县继续推进“农超对接”等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目前,试点项目已经全面推开。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农超对接”的发展仍然需要克服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超市进场费较高、农产品增值税政策不完善等一系列困难。
常晓村表示,下一步,一是加大“农超对接”实施范围,鼓励更多的流通企业参与“农超对接”,继续支持建设产地预冷等冷链设施,完善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二是商务部拟会同有关部门在重点农产品产销区,共同开展一系列“农超对接”推进活动和现场会,创造产销对接机会;三是建设农超对接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农超对接和产销衔接的网上交易平台,发布农超对接消息,实现网上对接,促进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四是继续加大对“农超对接”扶持力度,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和电子交易系统,积极推动农产品增值税等优惠政策。